基于图像的水稻病害识别方法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水稻病害数据库的建立 | 第17-21页 |
·MySQL 简介 | 第17页 |
·数据库的建立 | 第17-20页 |
·图像数据 | 第18页 |
·特征数据 | 第18-19页 |
·文字描述数据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水稻病害图像采集与预处理 | 第21-37页 |
·图像采集 | 第21-23页 |
·图像采集设备 | 第21-22页 |
·病害图片采集 | 第22-23页 |
·图像去噪 | 第23-26页 |
·图像去噪的常用方法 | 第23-24页 |
·RGB 彩色模型 | 第24-25页 |
·彩色病斑图像去噪 | 第25-26页 |
·图像分割 | 第26-36页 |
·图像分割的定义与分类 | 第26-29页 |
·形态学滤波 | 第29-32页 |
·水稻病害斑点颜色特点 | 第32页 |
·水稻病斑图像分割 | 第32-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水稻病斑特征参数提取 | 第37-51页 |
·颜色特征 | 第37-41页 |
·颜色模型转换 | 第37-38页 |
·颜色直方图 | 第38-39页 |
·颜色量化 | 第39-40页 |
·颜色特征提取 | 第40-41页 |
·形态特征 | 第41-44页 |
·水稻病斑形态特点 | 第41-42页 |
·形态特征提取 | 第42-44页 |
·纹理特征 | 第44-49页 |
·灰度共生矩阵 | 第45-47页 |
·纹理特征参数 | 第47-49页 |
·特征参数优化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水稻病害识别处理 | 第51-65页 |
·模式识别技术简介 | 第51页 |
·分类器介绍 | 第51-55页 |
·贝叶斯分类器 | 第51-52页 |
·神经网络 | 第52-54页 |
·支持向量机 | 第54-55页 |
·水稻病害识别 | 第55-60页 |
·识别技术路线 | 第55-5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60页 |
·远程识别处理 | 第60-64页 |
·Sockets 技术 | 第60-61页 |
·ActiveX 控件 | 第61-62页 |
·远程识别设计 | 第62-63页 |
·远程查询浏览设计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水稻室内病斑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65-74页 |
·软硬件设计与工作原理 | 第65-67页 |
·硬件设计 | 第65-66页 |
·软件设计 | 第66页 |
·工作原理 | 第66-67页 |
·评价方法研究 | 第67-73页 |
·图像采集 | 第68-69页 |
·图像预处理 | 第69页 |
·背景去除 | 第69-70页 |
·菌核去除 | 第70页 |
·病斑分割 | 第70-71页 |
·参数计算 | 第71页 |
·水稻病菌致病力评价 | 第71-72页 |
·水稻品种抗性评价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七章 水稻病害智能识别系统的建立和功能 | 第74-81页 |
·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 | 第74页 |
·软件功能实现 | 第74-81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总结 | 第81-82页 |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