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参数优化与联合仿真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第10-13页
        1.2.1 国外发展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发展现状第12-13页
    1.3 典型电动汽车简介第13-15页
        1.3.1 典型纯电动乘用车第13-14页
        1.3.2 典型电动商用车第14-15页
    1.4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优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5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联合仿真研究现状第16-17页
    1.6 本文主要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纯电动汽车动力模型建构第18-39页
    2.1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基本结构第18-22页
        2.1.1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结构形式第18-19页
        2.1.2 纯电动汽车双能量源动力系统性能分析第19-22页
        2.1.3 纯电动客车双能量源系统第22页
    2.2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模型的建立第22-38页
        2.2.1 整车动力学模型第23-24页
        2.2.2 蓄电池模型第24-26页
        2.2.3 超级电容模型第26-29页
        2.2.4 电机模型第29-30页
        2.2.5 传动系模型第30-36页
        2.2.6 车轮模型第36-37页
        2.2.7 整车模型第37-38页
    2.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第39-54页
    3.1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布置方案第39-40页
    3.2 整车参数及性能要求第40-46页
        3.2.1 原车参数第41页
        3.2.2 动力性指标第41页
        3.2.3 经济性指标及其计算公式第41-45页
        3.2.4 纯电动客车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第45-46页
    3.3 动力系统主要部件参数的匹配设计第46-53页
        3.3.1 电机参数匹配设计第46-49页
        3.3.2 传动系统参数的匹配设计第49-50页
        3.3.3 蓄电池组参数的匹配设计第50-52页
        3.3.4 超级电容参数的匹配设计第52-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参数优化设计第54-69页
    4.1 多目标优化算法第54-56页
        4.1.1 多目标优化理论第54-55页
        4.1.2 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理论第55-56页
        4.1.3 NSGA-II 改进多目标遗传算法及其运行过程第56页
    4.2 基于 NSGA-II 改进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动力系统参数优化模型的建立第56-62页
        4.2.1 优化变量第56-58页
        4.2.2 优化约束条件第58-59页
        4.2.3 优化目标第59-60页
        4.2.4 优化目标函数模型的建立第60-62页
    4.3 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参数遗传算法优化的计算过程第62-67页
        4.3.1 车辆参数值的确定第62-63页
        4.3.2 遗传算法运行参数确定第63-64页
        4.3.3 优化约束条件的确定与简化第64-65页
        4.3.4 目标函数与个体适应度函数的转换第65页
        4.3.5 遗传算法编码串长度确定第65-66页
        4.3.6 NSGA-II 改进遗传算法的快速非支配排序与精英策略第66-67页
        4.3.7 MATLAB 遗传算法工具箱的调用与参数设定第67页
    4.4 优化过程及结果分析第67-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Visual C++与 MATLAB 联合仿真及结果分析第69-81页
    5.1 联合仿真开发平台及混合编程方法介绍第69-72页
        5.1.1 MATLAB 简介第69-70页
        5.1.2 Visual C++简介第70页
        5.1.3 Visual C 与 MATLAB 混合编程方法第70-72页
    5.2 联合仿真程序基本功能第72-73页
    5.3 基于 MATCOM 的 Visual C++与 MATLAB 接口设计第73-74页
    5.4 基于 VC++的仿真程序界面设计第74-75页
        5.4.1 主界面设计第74页
        5.4.2 参数输入界面设计第74页
        5.4.3 动力系统匹配界面设计第74页
        5.4.4 动力系统参数优化界面设计第74-75页
        5.4.5 结果显示界面设计第75页
    5.5 优化仿真结果分析第75-80页
        5.5.1 优化结果第75-77页
        5.5.2 动力性优化结果及分析第77-79页
        5.5.3 经济性优化结果及分析第79-80页
    5.6 本章小结第80-81页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一、论文总结第81-82页
    二、工作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形状索引特征的人脸检测和识别
下一篇:无线传感网络地磁车辆检测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