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古生物学论文--古植物学论文

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湖泊藻类演化在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的意义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词注释表第11-12页
1 引言第12-30页
    1.1 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第12-21页
        1.1.1 晚更新世以来国内外气候变化研究第12-18页
            1.1.1.1 轨道尺度气候变化第12-15页
            1.1.1.2 千年尺度气候变化第15-18页
            1.1.1.3 末次冰盛期与全新世气候变化第18页
        1.1.2 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湖泊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研究第18-21页
            1.1.2.1 青海湖第19-20页
            1.1.2.2 察尔汗盐湖第20-21页
    1.2 微生物生物标志物(古DNA和GDGTs)在气候与环境变化中的研究第21-26页
        1.2.1 古DNA在气候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第21-23页
        1.2.2 GDGTs在气候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第23-26页
    1.3 选题依据以及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第26页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26-27页
        1.4.1 青海湖第26页
        1.4.2 察尔汗盐湖第26-27页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第27页
    1.6 论文工作量及成果创新第27-30页
2 研究区域概况第30-33页
    2.1 青海湖概况第30-31页
    2.2 察尔汗盐湖概况第31-33页
3 样品采集与试验方法第33-40页
    3.1 青海湖沉积柱采集与试验方法第33-35页
        3.1.1 青海湖沉积注采集第33页
        3.1.2 青海湖沉积柱年代测定第33页
        3.1.3 青海湖沉积柱地化参数测定第33页
        3.1.4 总有机碳(TOC)的测定第33-34页
        3.1.5 青海湖沉积物矿物成分分析第34页
        3.1.6 沉积物DNA的提取与扩增第34-35页
        3.1.7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基因测序与数据分析第35页
    3.2 察尔汗盐湖岩芯采集与试验方法第35-40页
        3.2.1 察尔汗盐湖岩芯采集第35页
        3.2.2 察尔汗盐湖岩芯岩性描述第35-37页
        3.2.3 察尔汗盐湖岩芯年代测定第37-38页
        3.2.4.X射线荧光元素分析(XRF)第38页
        3.2.5 沉积物可溶性盐电导率分析第38页
        3.2.6 总有机碳(TOC)第38-39页
        3.2.7 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膜类脂 (GDGTs) 分析第39-40页
4 青海湖古藻类演化及其对古环境研究的意义第40-59页
    4.1 青海湖沉积柱年代框架的建立第40-41页
    4.2 青海湖古环境的分析第41页
    4.3 青海湖古藻类丰度及群落结构的分析第41-55页
        4.3.1 不同时间段的总藻类相对丰度第41-43页
        4.3.2 藻类种群结构第43-52页
        4.3.3 青海湖各属种的相对丰度与古气候间的关系第52-55页
            4.3.3.1 晚更新世:Late Pleistocene (18.5-11 ka)第52-53页
            4.3.3.2 前北方期:the Preboreal period (PP) (11-9.3 ka)第53-54页
            4.3.3.3 发生在8200年前后的冷事件:A cooling event (CE) (9.2–8.2ka)第54页
            4.3.3.4 中全新世气候最适期:Middle Holocene Climate Optimum(MHCO) (8.2–4.2 ka)第54-55页
            4.3.3.5 始于4200年的干冷时期:Dry and cold period (DCP) (4.2–2.7 ka)第55页
            4.3.3.6 最近2700年第55页
    4.4 “藻类指标”(Phytoplankton Index)第55-56页
    4.5 “藻类指标”在库塞湖中的验证第56-59页
5 察尔汗盐湖地区的气候环境变化及机制的初步探讨第59-67页
    5.1 年代框架第59-60页
    5.2 察尔汗盐湖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第60-63页
        5.2.1 72.4~48 kyr B.P./80~49 m (H5事件以前)第61-62页
        5.2.2 48~46 kyr B.P. / 49~48 m (H5事件)第62-63页
        5.2.3 46~8.9 kyr B.P. / 48~0 m (H5事件之后)第63页
    5.3 察尔汗地区气候变化机制的初步探讨第63-67页
6 结论与存在的问题第67-69页
    6.1 青海湖藻类古DNA研究的结论与存在的问题第67-68页
    6.2 察尔汗盐湖研究的结论与存在的问题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85页
附录第85-103页
个人简介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中唐代碑刻研究
下一篇:徐树铮与皖系兴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