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镇形成与发展论文

产业结构视角下技术进步对山西省新型城镇化影响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和立论依据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0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20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第20-23页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1.4.2 研究方法第21-23页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第23-25页
2 相关理论基础第25-35页
    2.1 城镇化相关理论第25-30页
        2.1.1 城镇化内涵第25-26页
        2.1.2 增长极理论第26-28页
        2.1.3 二元经济结构论第28-30页
        2.1.4 生态学派理论第30页
    2.2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第30-32页
    2.3 内生技术进步相关理论第32-35页
3 产业结构视角下技术进步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理论分析第35-41页
    3.1 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第35-36页
        3.1.1 技术进步刺激需求结构,促使产业转型升级第35页
        3.1.2 技术进步改变供给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第35-36页
        3.1.3 技术进步加快就业结构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第36页
        3.1.4 技术进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第36页
    3.2 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第36-38页
        3.2.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工业化进程,促进新型城镇化第37页
        3.2.2 产业转型升级刺激结构创新,促进新型城镇化第37页
        3.2.3 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要素配置,促进新型城镇化第37-38页
        3.2.4 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聚集,促进新型城镇化第38页
    3.3 技术进步基于产业转型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机理分析第38-41页
        3.3.1 技术进步引发的直接推动作用第38-39页
        3.3.2 技术进步引发的间接推动作用第39-41页
4 山西省技术进步与新型城镇化现状分析第41-61页
    4.1 山西省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第41-45页
        4.1.1 测算方法第41-42页
        4.1.2 测算过程与分析第42-45页
    4.2 山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概述第45-61页
        4.2.1 新型城镇化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45-49页
        4.2.2 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测算第49-54页
        4.2.3 山西省城镇化发展历史足迹第54-56页
        4.2.4 山西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第56-61页
5 产业结构视角下技术进步对山西省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第61-73页
    5.1 模型选择第61-62页
    5.2 数据的选取与来源第62-63页
        5.2.1 序列变量的选择第62页
        5.2.2 数据选取的来源第62-63页
    5.3 山西省产业结构视角下技术进步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分析第63-73页
        5.3.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第63页
        5.3.2 滞后阶数确定第63-64页
        5.3.3 协整关系检验第64-65页
        5.3.4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第65-66页
        5.3.5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与短期效力测度第66-67页
        5.3.6 作用机理—脉冲响应函数第67-71页
        5.3.7 预测方差分解分析第71-73页
6 相关政策与建议第73-79页
    6.1 技术进步相关政策与建议第73-74页
        6.1.1 提高技术投资效率第73页
        6.1.2 加大技术进步人力资源投入第73-74页
        6.1.3 创建新型技术进步合作体制第74页
    6.2 产业转型相关政策与建议第74-75页
        6.2.1 强化产业支撑,提供城镇化动力第74-75页
        6.2.2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镇化质量第75页
        6.2.3 促进企业内生化发展,夯实城镇化微观基础第75页
    6.3 城镇建设相关政策与建议第75-79页
        6.3.1 树立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第75-76页
        6.3.2 加快城镇化体系建设步伐第76页
        6.3.3 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第76-77页
        6.3.4 逐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第77-79页
7 结论及展望第79-81页
    7.1 主要结论第79-80页
    7.2 研究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致谢第85-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鸡组织中泰拉霉素残留检测的LC-MS/MS法及体内应用评价
下一篇:禽致病性大肠杆菌PhoP/Q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毒力调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