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选线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第12-14页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4-22页
        1.5.1. 国家步道系统相关研究第14-17页
        1.5.2. 游步道选线相关研究第17-18页
        1.5.3. 景观评价相关研究第18-19页
        1.5.4. 生态敏感度分析相关研究第19-21页
        1.5.5. 浅山区相关研究第21-22页
2. 相关概念研究第22-29页
    2.1.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第22-25页
    2.2. 登山运动第25-26页
    2.3. 地理设计第26-28页
    2.4. 浅山区第28-29页
3.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选线理论依据第29-32页
    3.1.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29-30页
    3.2. 景观生态学对于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选线的指导意义第30页
    3.3. 游憩机会谱理论第30-31页
    3.4. 游憩机会谱对于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选线的指导意义第31页
    3.5. 层次需求理论第31-32页
    3.6. 层次需求理论对于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选线的指导意义第32页
4.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选线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第32-62页
    4.1. 环境因素对于登山步道选线的影响第33-40页
        4.1.1. 基于景观生态学登山环境景观格局分析第34-35页
        4.1.2. 登山环境生态敏感度分析第35-36页
        4.1.3. 登山环境生态因子提取第36-40页
    4.2. 登山者对于登山步道选线的影响第40-62页
        4.2.1. 登山者分类第40-42页
        4.2.2. 登山者行为特征研究——问卷调查研究第42-62页
5.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选线模型构建第62-67页
    5.1. 选线原则第62-64页
        5.1.1. 最小干预原则第62-63页
        5.1.2. 生态保护原则第63页
        5.1.3. “以人为本”原则第63-64页
    5.2. 选线依据——登山步道游憩机会序列第64-66页
        5.2.1. 界定因子第64-65页
        5.2.2. 步道分类第65页
        5.2.3. 步道类型与界定因子第65-66页
    5.3. 登山步道选线评估指标提取第66-67页
6. 北京顺义浅山区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选线研究第67-126页
    6.1. 北京顺义浅山区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建设概况第67页
    6.2. 北京顺义浅山区概况第67-68页
        6.2.1. 地理位置第67-68页
        6.2.2. 历史文化第68页
    6.3. 北京顺义浅山区生态特征第68-77页
        6.3.1. 北京顺义浅山区景观结构第69-73页
        6.3.2. 北京顺义浅山区生态环境第73-77页
        6.3.3. 北京顺义浅山区生态功能第77页
    6.4. 北京顺义浅山区生态敏感度分析第77-89页
        6.4.1. 北京顺义浅山区生态景观格局分析第78-79页
        6.4.2. 北京顺义浅山区生态因子提取第79-86页
        6.4.3. 北京顺义浅山区生态因子加权叠加第86-89页
    6.5. 北京顺义浅山区景观资源评价第89-94页
    6.6. 北京顺义浅山区现状路段评估与选线第94-121页
        6.6.1. 现状路段评述第94-97页
        6.6.2. 现状路段评估因子选取第97-99页
        6.6.3. 现状路段评估因子权重计算——层次分析法第99-101页
        6.6.4. 现状路段分类评估筛选第101-121页
    6.7. 北京顺义浅山区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选线结果分析第121-126页
7. 总结与展望第126-128页
    7.1. 课题研究总结第126-127页
    7.2. 课题研究展望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1页
图录第131-134页
表录第134-135页
附录第135-138页
个人简介第138-139页
导师简介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徽商与晋商宅居庭院空间比较研究
下一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