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途径探析

摘要第1-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刑事回避制度的价值分析第9-12页
 第一节 刑事回避制度的概念第9-10页
 第二节 刑事回避制度的功能第10-12页
  一、 消除控辩双方对裁判结果的不信任心理第10页
  二、 限制办案人员人性中的非理性因素第10-11页
  三、 保证控辩双方平等对抗的司法环境第11页
  四、 用程序公正来保障实体公正第11-12页
第二章 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的历史沿革第12-15页
 第一节 唐代形成回避制度的绉型第12页
 第二节 宋代正式出现回避一词第12-13页
  一、 鉴定人员被纳入回避的对象第12页
  二、 将回避关系的范围细化第12-13页
  三、 对应回避而未回避审判官吏的处罚第13页
 第三节 元代对回避制度的进一步的发展第13页
 第四节 明代对回避制度更为严密的规定第13-14页
 第五节 清代对回避制度的完善第14-15页
  一、 在亲属关系中更强调血亲和姻亲的回避第14页
  二、 “刑名幕友”的回避第14-15页
第三章 代表性国家刑事回避制度之比较第15-19页
 第一节 回避的程序第15-17页
  一、 回避的申请时间第15-16页
  二、 回避的申请者第16页
  三、 回避的决定者第16-17页
 第二节 回避的对象第17页
  一、 英美法系国家第17页
  二、 大陆法系国家第17页
 第三节 回避的事由第17-19页
  一、 英国第17-18页
  二、 美国第18页
  三、 法国第18页
  四、 德国第18-19页
第四章 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建议第19-30页
 第一节 我国刑事回避制度存在问题分析第19-23页
  一、 回避的程序不够合理第19-21页
  二、 回避的对象过于狭隘第21页
  三、 回避事由的兜底条款表述不符回避制度的初衷第21-22页
  四、 回避制度的实现缺乏有效的保障第22-23页
 第二节 完善我国刑事回避制度之路径第23-30页
  一、 回避程序方面的完善第23-25页
  二、 回避对象方面的完善第25-28页
  三、 回避事由方面的完善第28-29页
  四、 回避保障方面的完善第29-30页
结语第30-31页
文献综述第31-34页
致谢第34页

论文共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措施的应用现状和完善
下一篇:轻罪案件处置问题研究--以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