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仪器的工厂安全监测系统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1.2 虚拟仪器 | 第9-11页 |
1.3 小结 | 第11-12页 |
2 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2-20页 |
2.1 监测系统的总体构成 | 第12页 |
2.2 监测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 第12-15页 |
2.2.1 监测系统的硬件 | 第12-14页 |
2.2.2 监测系统的软件 | 第14-15页 |
2.3 数据采集和PCI总线 | 第15-19页 |
2.3.1 数据采集 | 第15-17页 |
2.3.2 PCI总线 | 第17-19页 |
2.4 小结 | 第19-20页 |
3 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0-38页 |
3.1 盗情监测 | 第20-28页 |
3.1.1 热释电红外探测器 | 第20-26页 |
3.1.2 微波探测器 | 第26-28页 |
3.2 火情监测 | 第28-31页 |
3.2.1 温度探测器 | 第29-30页 |
3.2.2 CO探测器 | 第30-31页 |
3.3 粉尘监测 | 第31-33页 |
3.4 数据采集卡PCI-6023E | 第33-37页 |
3.4.1 性能指标和硬件结构 | 第33-36页 |
3.4.2 数据采集过程 | 第36-37页 |
3.4 小结 | 第37-38页 |
4 监测系统的软件开发 | 第38-48页 |
4.1 方案的选择 | 第38页 |
4.2 LabVIEW及监测系统的软件结构 | 第38-41页 |
4.2.1 LabVIEW简介 | 第38-39页 |
4.2.2 系统软件结构 | 第39-41页 |
4.3 硬件驱动程序和MAX环境的配置 | 第41-43页 |
4.3.1 硬件驱动程序NI-DAQ | 第41-42页 |
4.3.2 MAX环境及其配置 | 第42-43页 |
4.4 应用程序开发 | 第43-45页 |
4.5 数据共享 | 第45-47页 |
4.5 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