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微机系统牵引控制的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1.2.2 国外车载微机系统牵引控制的发展 | 第13-14页 |
1.2.3 国内车载微机系统牵引控制的发展 | 第14-15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 论文的结构 | 第15-17页 |
2 DF7G内燃机车牵引特性的研究 | 第17-31页 |
2.1 DF7G内燃机车的牵引特性分析 | 第17-19页 |
2.2 DF7G内燃机车的电传动特性分析 | 第19-27页 |
2.2.1 交流牵引发电机的特性 | 第20-24页 |
2.2.2 直流牵引电动机的特性 | 第24-27页 |
2.3 恒功励磁控制系统的提出 | 第27-28页 |
2.3.1 恒功励磁控制系统的原理 | 第27-28页 |
2.3.2 恒功励磁控制系统的方案 | 第28页 |
2.4 低恒速控制系统的提出 | 第28-30页 |
2.4.1 低恒速控制系统的原理 | 第29页 |
2.4.2 低恒速控制系统的方案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DF7G内燃机车牵引系统的数学建模 | 第31-43页 |
3.1 内燃机车运动行驶的建模 | 第31-32页 |
3.2 内燃机车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建模 | 第32-41页 |
3.2.1 牵引发电机的建模 | 第32-36页 |
3.2.2 牵引电动机的建模 | 第36-39页 |
3.2.3 励磁机环节的建模 | 第39-40页 |
3.2.4 测量比较环节的建模 | 第40页 |
3.2.5 PWM环节的建模 | 第40页 |
3.2.6 斩波放大环节的建模 | 第40-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DF7G内燃机车牵引控制系统的算法研究 | 第43-49页 |
4.1 控制算法的选择 | 第43-44页 |
4.2 PID控制算法的模型 | 第44-45页 |
4.3 PID参数的整定 | 第45-47页 |
4.4 控制算法的改进 | 第47-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DF7G内燃机车微机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 | 第49-85页 |
5.1 DF7G微机系统的设计 | 第49-62页 |
5.1.1 系统平台的整体方案设计 | 第49-51页 |
5.1.2 系统平台的硬件选型 | 第51-54页 |
5.1.3 PLC控制程序设计 | 第54-59页 |
5.1.4 显示屏软件界面设计 | 第59-62页 |
5.2 DF7G牵引控制系统的硬件在环仿真 | 第62-65页 |
5.2.1 硬件在环试验台的搭建 | 第63-64页 |
5.2.2 硬件在环试验界面的设计 | 第64-65页 |
5.2.3 硬件在环仿真的试验 | 第65页 |
5.3 DF7G牵引控制策略的动态仿真 | 第65-83页 |
5.3.1 恒功励磁控制系统的仿真 | 第65-71页 |
5.3.2 恒功励磁下水阻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 | 第71-73页 |
5.3.3 低恒速控制系统的仿真 | 第73-78页 |
5.3.4 低恒速下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的仿真对比分析 | 第78-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85-87页 |
6.1 本课题工作总结 | 第85页 |
6.2 本课题工作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1-9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