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兴地区致密砂岩储层特征与成藏规律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1 致密砂岩气藏的概念 | 第11-12页 |
| 1.2.2 碎屑岩储层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1.2.3 研究工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13页 |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 第15页 |
| 1.6 完成工作量与工作进展 | 第15-17页 |
| 1.6.1 完成工作量 | 第15-16页 |
| 1.6.2 工作进展 | 第16-17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22页 |
| 2.1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7-18页 |
| 2.2 区域地层分布特征 | 第18-22页 |
| 第3章 沉积相与微相研究 | 第22-35页 |
| 3.1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22-23页 |
| 3.1.1 陆表海沉积体系 | 第22-23页 |
| 3.1.2 三角洲沉积体系 | 第23页 |
| 3.2 单井沉积相分析 | 第23-28页 |
| 3.3 连井剖面特征 | 第28-31页 |
| 3.4 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 第31-33页 |
| 3.5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33-35页 |
| 第4章 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 第35-41页 |
| 4.1 孔隙度模型的建立 | 第35-38页 |
| 4.1.1 山西组山2段孔隙度模型 | 第35-36页 |
| 4.1.2 太原组太2段孔隙度模型 | 第36-38页 |
| 4.2 渗透率模型的建立 | 第38-41页 |
| 4.2.1 山西组山2段渗透率模型 | 第38-39页 |
| 4.2.2 太原组太2段渗透率模型 | 第39-41页 |
| 第5章 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 第41-53页 |
| 5.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41-42页 |
| 5.2 储层孔隙类型及特征 | 第42-44页 |
| 5.3 储层物性特征 | 第44-48页 |
| 5.4 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48-51页 |
| 5.5 储层综合评价 | 第51-53页 |
| 第6章 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 第53-62页 |
| 6.1 烃源岩特征 | 第53-56页 |
| 6.1.1 烃源岩分布特征 | 第53-54页 |
| 6.1.2 有机质丰度 | 第54页 |
| 6.1.3 有机质类型 | 第54-55页 |
| 6.1.4 有机质成熟度 | 第55-56页 |
| 6.2 烃源岩成熟演化史 | 第56-59页 |
| 6.2.1 热演化史 | 第56-57页 |
| 6.2.2 生排烃史分析 | 第57-59页 |
| 6.3 盖层条件 | 第59-60页 |
| 6.4 天然气成藏组合 | 第60-61页 |
| 6.5 天然气富集成藏规律探讨 | 第61-62页 |
| 第7章 认识与结论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附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