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永磁同步电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算法概述 | 第12-14页 |
1.3.1 基于数学模型的开环算法 | 第13页 |
1.3.2 基于观测器模型的闭环算法 | 第13-14页 |
1.3.3 高频注入法 | 第1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安排 | 第14-16页 |
第2章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理论 | 第16-30页 |
2.1 永磁同步电机理论研究 | 第16-22页 |
2.1.1 坐标变换 | 第16-18页 |
2.1.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18-22页 |
2.2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 | 第22-26页 |
2.2.1 基于i_d=0策略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案 | 第22-24页 |
2.2.2 SPWM在DSP内的实现方法 | 第24-26页 |
2.3 转子位置角的获取与修正 | 第26-29页 |
2.3.1 角度获取方法 | 第26-27页 |
2.3.2 电机初始位置定位 | 第27-28页 |
2.3.3 转子位置自修正原理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PMSM无位置传感器全速度范围运行研究 | 第30-40页 |
3.1 预定位法定位转子初始位置 | 第30-33页 |
3.1.1 转子预定位法原理 | 第30-31页 |
3.1.2 定位盲区的的避免 | 第31-32页 |
3.1.3 转子预定位法的实现 | 第32-33页 |
3.2 开环启动 | 第33-35页 |
3.3 开环到闭环的过渡过程 | 第35-38页 |
3.3.1 比例融合过渡 | 第35-36页 |
3.3.2 “转矩-功角自平衡”过渡过程 | 第36-38页 |
3.4 反电动势法角度估算原理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系统硬件设计与电机参数辨识 | 第40-53页 |
4.1 系统的总体硬件结构设计 | 第40页 |
4.2 电源模块 | 第40-41页 |
4.3 主电路模块 | 第41-45页 |
4.3.1 主电路拓扑 | 第41页 |
4.3.2 电流和电压采样调理电路 | 第41-42页 |
4.3.3 IGBT驱动电路 | 第42-43页 |
4.3.4 逻辑门保护电路 | 第43-45页 |
4.4 控制电路模块 | 第45-49页 |
4.4.1 DSP最小系统 | 第45-46页 |
4.4.2 SCI通信模块 | 第46页 |
4.4.3 码盘信号反馈电路 | 第46-47页 |
4.4.4 模拟量调速电路 | 第47-48页 |
4.4.5 DAC外扩电路 | 第48-49页 |
4.5 电机参数测量 | 第49-52页 |
4.5.1 定子电阻的测量 | 第49-50页 |
4.5.2 直轴电感的测量 | 第50页 |
4.5.3 交轴电感的测量 | 第50-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验结果 | 第53-75页 |
5.1 系统主程序流程设计 | 第53-56页 |
5.1.1 系统初始化程序设计 | 第54-55页 |
5.1.2 主循环程序设计 | 第55页 |
5.1.3 启动和停止程序设计 | 第55-56页 |
5.2 EPWM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 第56-63页 |
5.2.1 速度环软件设计 | 第58-60页 |
5.2.2 转子位置修正软件设计 | 第60-62页 |
5.2.3 电流环软件设计 | 第62-63页 |
5.3 反电动势法角度估测的软件实现 | 第63-67页 |
5.3.1 i_α和i_β实际值的确定 | 第63页 |
5.3.2 U_α和U_β实际值的确定 | 第63-65页 |
5.3.3 角度估测的软件实现 | 第65-67页 |
5.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7-74页 |
5.4.1 电机参数测量实验 | 第67-68页 |
5.4.2 有位置传感器系统运行结果 | 第68-71页 |
5.4.3 预定位与开环启动实验 | 第71-72页 |
5.4.4 角度估算结果测量实验 | 第72-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作者简介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