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34页 |
第一节 微形态特征在分类学中的意义 | 第12-18页 |
1 叶表皮细胞 | 第12-13页 |
2 气孔器 | 第13页 |
3 表皮附属物——腺毛、非腺毛 | 第13-17页 |
4 叶脉序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淫羊藿形态分类研究概况 | 第18-24页 |
1 经典分类 | 第18-21页 |
2 根状茎 | 第21页 |
3 叶表面微形态 | 第21-23页 |
4 花粉形态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淫羊藿属化学成分的质量控制和分类学研究概况 | 第24-28页 |
1 黄酮类 | 第24-26页 |
2 多糖类 | 第26-27页 |
3 木脂素类 | 第27页 |
4 生物碱类 | 第27-28页 |
5 萜类及其他 | 第28页 |
第四节 淫羊藿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 第28-33页 |
1 淫羊藿属地理分布概况 | 第28-31页 |
2 地理分布与花瓣的演化 | 第31-33页 |
3 地理分布与药材质量控制 | 第33页 |
第五节 本研究的日的意义 | 第33-34页 |
第二章 淫羊藿显微特征研究 | 第34-58页 |
第一节 药典用品种的粉末显微鉴定 | 第34-38页 |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34-35页 |
2 实验结果 | 第35-37页 |
3 讨论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中国地区淫羊藿属植物的非腺毛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 第38-52页 |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38-42页 |
2 实验结果 | 第42-52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52-58页 |
1 淫羊藿属非腺毛特征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 | 第52-54页 |
2 淫羊藿属非腺毛特征的分类学意义及可能的演化过程 | 第54-55页 |
3 淫羊藿属非腺毛特征与地理分布的相关性 | 第55页 |
4 淫羊藿属一些复合体种的非腺毛特征与关系探讨 | 第55-58页 |
第三章 淫羊藿属木兰花碱含量研究 | 第58-71页 |
第一节 实验仪器及样品信息 | 第58-60页 |
1 实验仪器 | 第58页 |
2 样品信息 | 第58-60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1 色谱条件 | 第60页 |
2 对照品溶液制备 | 第60页 |
3 样品溶液制备 | 第60页 |
4 方法学考察 | 第60-61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第61-67页 |
1 淫羊藿属不同物种叶片中木兰花碱含量 | 第61-64页 |
2 同一种质异地引种后木兰花碱的含量变化 | 第64-66页 |
3 根、茎、叶不同部位中木兰花碱的含量 | 第66-67页 |
4 朝鲜淫羊藿和拟巫山淫羊藿不同生长季节木兰花碱的含量(参见图2) | 第67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67-71页 |
1 淫羊藿主要资源种木兰花碱含量 | 第67-68页 |
2 木兰花碱在淫羊藿属的分布情况 | 第68页 |
3 遗传或地理环境对木兰花碱的影响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附图 | 第77-91页 |
作者简介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