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齿轮齿廓径向跳动测量系统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现有齿轮测量方法 | 第12-17页 |
1.2.1 静态检测 | 第12-15页 |
1.2.2 动态检测 | 第15-17页 |
1.3 机器视觉技术的概述 | 第17-19页 |
1.3.1 机器视觉技术 | 第17-18页 |
1.3.2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基本理论进展 | 第18-19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第2章 视觉测量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 第22-40页 |
2.1 摄像机标定 | 第22-29页 |
2.1.1 摄像机标定方法 | 第22-23页 |
2.1.2 CCD 摄像机的成像模型 | 第23-25页 |
2.1.3 模型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 第25-27页 |
2.1.4 摄相机镜头畸变及改进方法 | 第27-29页 |
2.2 结构光测量系统 | 第29-35页 |
2.2.1 结构光的应用与发展 | 第29-32页 |
2.2.2 结构光平面标定方法 | 第32-35页 |
2.3 结构光光条中心点的检测 | 第35-38页 |
2.3.1 结构光光条中心检测方法 | 第35-36页 |
2.3.2 结构光光条中心的提取 | 第36-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摄像机图像采集与处理平台 | 第40-60页 |
3.1 图像采集平台的模拟 | 第40-43页 |
3.1.1 实验设备的选取 | 第40-42页 |
3.1.2 实验拍摄图像的选择 | 第42-43页 |
3.1.3 结构光光条的选择与精度 | 第43页 |
3.2 平台软件的开发 | 第43-58页 |
3.2.1 设计的流程 | 第44-45页 |
3.2.2 图像采集的实现 | 第45-47页 |
3.2.3 图像处理的实现 | 第47-57页 |
3.2.4 结构光光条中心提取的实验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渐开线齿轮齿廓径向跳动量的测量 | 第60-70页 |
4.1 齿轮齿廓径向跳动量的研究 | 第60-61页 |
4.2 实验设备 | 第61页 |
4.3 实验步骤 | 第61-69页 |
4.3.1 摄像机的标定 | 第61-63页 |
4.3.2 确定光平面 | 第63-64页 |
4.3.3 齿轮齿廓径向跳动的计算与误差分析 | 第64-68页 |
4.3.4 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分析 | 第68-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