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 研究创新 | 第14-15页 |
2 文献回顾 | 第15-26页 |
2.1 国外研究 | 第15-18页 |
2.1.1 公司特征和审计师特征视角下审计报告时滞影响因素分析 | 第15-17页 |
2.1.2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视角下审计报告时滞影响因素分析 | 第17页 |
2.1.3 审计委员会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2.2 国内研究 | 第18-24页 |
2.2.1 公司特征和审计师特征视角下审计报告时滞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21页 |
2.2.2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视角下审计报告时滞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3页 |
2.2.3 审计委员会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2.3 总结 | 第24-26页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6-37页 |
3.1 审计报告时滞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第26-36页 |
3.1.1 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审计报告时滞 | 第29-31页 |
3.1.2 董事会特征与审计报告时滞性 | 第31-33页 |
3.1.3 公司特征与审计报告时滞性 | 第33-34页 |
3.1.4 事务所和审计师特征与审计报告时滞性 | 第34-36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36-37页 |
4 研究设计 | 第37-40页 |
4.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37页 |
4.2 主要研究变量说明 | 第37-38页 |
4.2.1 审计委员会规模 | 第37页 |
4.2.2 审计委员会独立性 | 第37-38页 |
4.2.3 审计委员会专业性 | 第38页 |
4.2.4 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 | 第38页 |
4.3 研究模型 | 第38-40页 |
5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 第40-50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0-42页 |
5.1.1 分行业描述性统计 | 第40-41页 |
5.1.2 各年平均审计报告时滞趋势 | 第41页 |
5.1.3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1-42页 |
5.2 实证结果 | 第42-49页 |
5.2.1 相关性分析 | 第42-46页 |
5.2.2 线性回归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5.2.3 小结 | 第48-49页 |
5.3 稳健性检验 | 第49-50页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0-5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0-51页 |
6.3 研究局限性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