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玉米病虫害论文--玉米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抗玉米穗粒腐病QTL的验证与定位

致谢第3-6页
摘要第6-7页
1 文献综述第7-19页
    1.1 DNA分子标记的发展第7-10页
    1.2 玉米抗病QTL研究进展第10-14页
        1.2.1 QTL定位原理与方法第11页
        1.2.2 QTL定位群体第11-12页
        1.2.3 QTL的精细定位第12页
        1.2.4 玉米抗病QTL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5 抗病QTL的精细定位和克隆第13-14页
    1.3 玉米穗粒腐病研究进展第14-17页
        1.3.1 穗粒腐病研究概况第14页
        1.3.2 玉米穗粒腐病病原菌及其侵染规律第14-15页
        1.3.3 毒素研究第15页
        1.3.4 抗病机制研究第15-16页
        1.3.5 抗玉米穗粒腐病病QTL研究进展第16-17页
    1.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7-19页
2 引言第19-20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0-25页
    3.1 试验材料与田间设计第20页
    3.2 近等基因系的选育过程第20页
    3.3 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第20-21页
    3.4 接种液的配制第21页
    3.5 抗病性调查第21页
    3.6 农艺性状调查第21页
    3.7 分子标记检测第21-24页
        3.7.1 DNA的提取第21-22页
        3.7.2 SSR引物的PCR扩增第22-23页
        3.7.3 扩增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第23-24页
    3.8 遗传背景恢复率的计算第24-25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5-36页
    4.1 近等基因系的选育第25-27页
    4.2 不同发育时期的抗病性分析第27-30页
        4.2.1 基于BT-1和西502构建的近等基因系的抗病性分析第27-29页
        4.2.2 基于BT-1和N6构建的近等基因系的抗病性分析第29-30页
    4.3 抗玉米穗粒腐病QTL位点的抗病性分析第30-34页
        4.3.1 第4染色体4.05-4.06区QTL位点的抗病性分析第30-32页
            4.3.1.1 BT-1×西502群体QTL位点的抗病性分析第30-32页
            4.3.1.2 BT-1×N6群体对QTL位点的进一步分析第32页
        4.3.2 第2染色体抗病位点的抗病性分析第32-33页
        4.3.3 第2和第4染色体抗病位点抗性互作分析第33-34页
    4.4 QTL位点的定位分析第34-36页
5 结论与讨论第36-39页
    5.1 近等基因系的选育第36页
    5.2 抗玉米穗粒腐病QTL位点分析第36-37页
    5.3 玉米穗粒腐病抗性鉴定第37-38页
    5.4 下一步工作计划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6页
英文摘要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培养料含水量对平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一篇: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锐齿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与调控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