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衣关系的白裤瑶服饰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5-23页 |
2.1 传统服饰相关研究 | 第15-18页 |
2.1.1 古代服饰及民族服饰研究 | 第15-16页 |
2.1.2 白裤瑶服饰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2.2 人群组体型特征研究 | 第18-21页 |
2.2.1 人体测量技术 | 第18页 |
2.2.2 少数民族体质研究 | 第18-20页 |
2.2.3 人群组体型的三维形态研究 | 第20-21页 |
2.3 衣与人的三维空间关系 | 第21页 |
2.4 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白裤瑶服饰形制分析 | 第23-37页 |
3.1 白裤瑶服饰文化背景 | 第23-24页 |
3.2 白裤瑶族服饰形制溯源 | 第24-27页 |
3.2.1 考古发现 | 第24页 |
3.2.2 古籍文字记载 | 第24-25页 |
3.2.3 图像资料 | 第25-27页 |
3.3 现存白裤瑶服饰形制特征调研 | 第27-30页 |
3.3.1 田野调查点选择 | 第27页 |
3.3.2 白裤瑶服饰分类及形制特征 | 第27-30页 |
3.4 基于访谈的服饰形制传承分析 | 第30-35页 |
3.4.1 访谈内容及访谈对象 | 第30-31页 |
3.4.2 访谈内容编码与分析 | 第31-34页 |
3.4.3 分析结果及讨论 | 第34-35页 |
3.5 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白裤瑶女性静、动态体型数据获取与分析 | 第37-55页 |
4.1 白裤瑶族体型特征调研 | 第37页 |
4.2 白裤瑶女性体型数据获取 | 第37-45页 |
4.2.1 被试对象及样本量的确定 | 第37-38页 |
4.2.2 测量方法、工具及着装 | 第38-39页 |
4.2.3 人体姿势提取与设定 | 第39-40页 |
4.2.4 测量项目及定义 | 第40-45页 |
4.3 静态体型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45-53页 |
4.3.1 探索性分析 | 第45-46页 |
4.3.2 体型数据描述统计 | 第46-50页 |
4.3.3 主成分因子分析 | 第50-53页 |
4.4 动态姿势下体型数据变化 | 第53-54页 |
4.5 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中等体型”女性静、动态三维模型构建 | 第55-62页 |
5.1 女性静、动态人体模型构建 | 第55-59页 |
5.1.1 样本筛选 | 第55-56页 |
5.1.2 建模方法及规则 | 第56-57页 |
5.1.3 人体截面线及特征点选取 | 第57-59页 |
5.2 三维模型质量检验 | 第59-61页 |
5.2.1 横截面围度值比较 | 第59-60页 |
5.2.2 横、纵截面形态比较 | 第60-61页 |
5.3 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衣与人的尺寸及空间关系分析 | 第62-77页 |
6.1 服饰平面结构规律分析 | 第62-69页 |
6.1.1 服饰数据采集 | 第62页 |
6.1.2 服饰结构规律分析 | 第62-69页 |
6.2 服饰与人体的空间关系分析 | 第69-75页 |
6.2.1 服饰松量分析 | 第69页 |
6.2.2 衣内空间变化与人体动态的关系 | 第69-75页 |
6.3 小结 | 第75-77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7-79页 |
7.1 结论 | 第77-78页 |
7.2 不足与建议 | 第78页 |
7.3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附录 | 第84-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