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1.3 选题的背景 | 第12-13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4.1 芸豆概述 | 第13-14页 |
1.4.2 植物凝集素概述 | 第14-16页 |
1.4.3 植物凝集素的生物学特性 | 第16-17页 |
1.4.4 植物凝集素的作用机理及功能 | 第17-18页 |
1.4.5 植物凝集素的应用 | 第18-21页 |
第2章 红芸豆植物凝集素(RKBL)体外溶血性试验研究 | 第21-2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2.1.3 实验结果观察 | 第23-24页 |
2.2 结果 | 第24-26页 |
2.2.1 肉眼观察结果 | 第24-25页 |
2.2.2 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 第25页 |
2.2.3 红细胞计数法测定的溶血率结果 | 第25-26页 |
2.3 讨论 | 第26-28页 |
第3章 红芸豆植物凝集素(RKBL)的被动皮肤过敏性实验研究 | 第28-3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3.1.3 实验结果观察 | 第30页 |
3.1.4 统计学方法 | 第30页 |
3.2 结果 | 第30-33页 |
3.2.1 致敏血清IgE水平结果 | 第30-31页 |
3.2.2 背部蓝斑结果 | 第31-32页 |
3.2.3 致敏血清不同的稀释倍数对被动致敏和激发阶段结果的影响 | 第32页 |
3.2.4 动物背部皮肤浸泡液结果 | 第32-33页 |
3.3 讨论 | 第33-35页 |
第4章 红芸豆植物凝集素凝胶剂的致癌性实验研究 | 第35-4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4.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5-36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4.1.3 实验结果观察 | 第37页 |
4.1.4 统计学方法 | 第37页 |
4.2 结果 | 第37-43页 |
4.2.1 死亡情况 | 第37-38页 |
4.2.2 体重变化 | 第38-40页 |
4.2.3 脏器系数 | 第40-42页 |
4.2.4 血液学指标 | 第42页 |
4.2.5 生化检验 | 第42-43页 |
4.3 讨论 | 第43-44页 |
第5章 红芸豆植物凝集素的荧光标记及其鉴定 | 第44-51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5.1.1 实验试剂 | 第44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44-45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5.2.1 溶液的配制 | 第45页 |
5.2.2 芸豆植物凝集素的荧光标记物FITC-RKBL的制备 | 第45页 |
5.2.3 FITC-RKBL的分析 | 第45-46页 |
5.3 结果 | 第46-49页 |
5.3.1 光谱扫描结果 | 第46-47页 |
5.3.2 测定蛋白含量结果 | 第47页 |
5.3.3 电泳分析 | 第47-48页 |
5.3.4 凝集活性测定结果 | 第48-49页 |
5.3.5 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 第49页 |
5.4 讨论 | 第49-51页 |
第6章 红芸豆植物凝集素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定性研究 | 第51-57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6.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51页 |
6.1.2 实验动物 | 第51页 |
6.1.3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6.2 结果 | 第53-55页 |
6.2.1 FITC-RKBL在小鼠药代动力学定性实验的研究 | 第53页 |
6.2.2 FITC-RKBL在小鼠组织分布定性实验的研究 | 第53-54页 |
6.2.3 FITC-RKBL在小鼠体内排泄定性实验的研究 | 第54-55页 |
6.2.4 阴道或直肠给药结果 | 第55页 |
6.3 讨论 | 第55-57页 |
第7章 总结 | 第57-59页 |
7.1 红芸豆植物凝集素(RKBL)体外溶血性试验研究 | 第57页 |
7.2 红芸豆植物凝集素(RKBL)被动全身过敏性实验的研究 | 第57页 |
7.3 红芸豆植物凝集素凝胶剂的致癌性实验研究 | 第57页 |
7.4 红芸豆植物凝集素的荧光标记及其鉴定 | 第57页 |
7.5 红芸豆植物凝集素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定性研究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