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MIMO OTA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2.2 基于微波暗室的MIMO OTA无线信道物理重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MIMO OTA测试信道模型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多探头微波暗室MIMO OTA三维探头配置方案研究 | 第17-41页 |
2.1 无线信道物理重构方法 | 第17-25页 |
2.1.1 三维球形功率谱密度模型 | 第17-18页 |
2.1.2 平面波合成技术与预衰落合成技术 | 第18-22页 |
2.1.3 测试区域取样点取样模型 | 第22-23页 |
2.1.4 目标约束函数 | 第23-24页 |
2.1.5 无线信道物理重构精确度评价因子 | 第24-25页 |
2.2 二维探头配置方案 | 第25-27页 |
2.3 三维探头配置方案 | 第27-30页 |
2.3.1 三维探头配置方案设计 | 第27-29页 |
2.3.2 探头环角度因子引入 | 第29-30页 |
2.4 影响三维无线信道物理重构精确度的因子 | 第30-31页 |
2.4.1 信道模型 | 第30页 |
2.4.2 暗室半径 | 第30页 |
2.4.3 测试区域半径 | 第30页 |
2.4.4 探头环角度 | 第30-31页 |
2.5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1-40页 |
2.5.1 信道模型对于无线信道物理重构精确度影响 | 第31-32页 |
2.5.2 暗室半径对于无线信道物理重构精确度影响 | 第32-35页 |
2.5.3 测试区域半径对于无线信道物理重构精确度影响 | 第35-36页 |
2.5.4 探头环角度对于无线信道物理重构精确度影响 | 第36-38页 |
2.5.5 各个因素对于无线信道物理重构精确度的联合影响 | 第38-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无线信道物理重构研究 | 第41-50页 |
3.1 三维信道空间特性仿真算法 | 第41-45页 |
3.1.1 现有的凸优化算法 | 第41页 |
3.1.2 模拟退火算法 | 第41-42页 |
3.1.3 模拟退火算法的特点 | 第42页 |
3.1.4 模拟退火算法与无线信道物理重构技术结合 | 第42-45页 |
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5-49页 |
3.2.1 基于凸优化算法的仿真结果 | 第45页 |
3.2.2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仿真结果 | 第45-48页 |
3.2.3 仿真结果对比 | 第48-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测试区域取样方式对于无线信道物理重构的影响 | 第50-58页 |
4.1 常见取样点取样方式 | 第50-52页 |
4.1.1 二维MIMO OTA测试区域取样点取样方式 | 第50页 |
4.1.2 三维MIMO OTA测试区域取样点取样方式 | 第50-52页 |
4.2 改进的三维取样点取样方式 | 第52-54页 |
4.2.1 取样方式改进目的及意义 | 第52-53页 |
4.2.2 取样方式改进方法 | 第53-54页 |
4.3 仿真结果 | 第54-57页 |
4.3.1 常见取样方式的仿真结果 | 第54-55页 |
4.3.2 改进后取样方式的仿真结果 | 第55-57页 |
4.3.3 仿真结果对比及分析 | 第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