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安全性评价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1页
    1.1 新烟碱类杀虫剂第10-14页
        1.1.1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结构组成第10-11页
        1.1.2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特点第11页
        1.1.3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第11-12页
        1.1.4 新烟碱类杀虫剂生物安全性评价第12-14页
    1.2 赤眼蜂第14-16页
        1.2.1 赤眼蜂的研究与应用第14页
        1.2.2 玉米螟赤眼蜂第14-15页
        1.2.3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赤眼蜂的安全性评价第15-16页
    1.3 保护酶对农药的解毒作用第16-18页
        1.3.1 多功能氧化酶(MFOs)第16-17页
        1.3.2 羧酸酯酶(CarE)第17-18页
        1.3.3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第18页
    1.4 试验设计第18-21页
        1.4.1 立题意义第18-19页
        1.4.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3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新烟碱类药剂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蜂的的急性毒性和安全性评价第21-27页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1-23页
        2.1.1 试验材料第21页
        2.1.2 试验方法第21-23页
        2.1.3 数据分析第23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3-25页
        2.2.1 不同药剂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蜂的的急性毒性第23-24页
        2.2.2 不同药剂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蜂的的安全性评价第24-25页
    2.3 结论与讨论第25-27页
第三章 不同药剂亚致死浓度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能力及其后代的羽化率和存活时间的影响第27-31页
    3.1.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7页
        3.1.1 试验材料第27页
        3.1.2 试验方法第27页
        3.1.3 数据分析第27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7-30页
    3.3 结论与讨论第30-31页
第四章 不同药剂田间推荐浓度对玉米螟赤眼蜂羽化率的影响第31-34页
    4.1.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1-32页
        4.1.1 试验材料第31页
        4.1.2 试验方法第31页
        4.1.3 数据分析第31-3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2页
    4.3 结论与讨论第32-34页
第五章 不同药剂亚致死剂量对玉米螟赤眼蜂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第34-44页
    5.1.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4-39页
        5.1.1 试验材料第34页
        5.1.2 试验方法第34-39页
        5.1.3 数据分析第39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39-43页
        5.2.1 不同药剂对玉米螟赤眼蜂(GSTs)活力的影响第39-41页
        5.2.2 不同药剂对玉米螟赤眼蜂(CarE)活力的影响第41-42页
        5.2.3 不同药剂对玉米螟赤眼蜂(MFOs)活力的影响第42-43页
    5.3 结论与讨论第43-44页
第六章 结论第44-45页
    6.1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急性毒性第44页
    6.2 亚致死剂量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能力、后代羽化率和存活时间的影响第44页
    6.3 田间推荐浓度下药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羽化率的影响第44页
    6.4 亚致死剂量对玉米螟赤眼蜂的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2页
致谢第52-53页
作者简介第53-54页
导师评阅表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新闻作品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下一篇:山西移动公司员工激励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