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EPC项目的BIM应用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BIM应用风险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EPC项目的BIM应用风险识别 | 第17-31页 |
2.1 EPC项目BIM应用理论分析 | 第17-20页 |
2.1.1 EPC项目的概念与特点 | 第17-19页 |
2.1.2 BIM的概念与特点 | 第19-20页 |
2.2 EPC项目的BIM应用点分析 | 第20-24页 |
2.2.1 BIM在EPC项目设计方面的应用 | 第21-22页 |
2.2.2 BIM在EPC项目施工管理方面的应用 | 第22-23页 |
2.2.3 BIM在EPC项目集成化方面的应用 | 第23-24页 |
2.3 EPC项目BIM应用风险影响因素 | 第24-27页 |
2.3.1 EPC项目的BIM应用风险特性 | 第24-25页 |
2.3.2 EPC项目各阶段BIM应用风险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2.3.3 EPC项目各参与方BIM应用风险影响因素 | 第26-27页 |
2.4 EPC项目的BIM应用风险识别 | 第27-30页 |
2.4.1 文献分析 | 第28-29页 |
2.4.2 专家调查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EPC项目BIM应用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第31-45页 |
3.1 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 第31-33页 |
3.1.1 风险评价方法综述 | 第31-32页 |
3.1.2 风险评价方法选取 | 第32-33页 |
3.2 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 | 第33-40页 |
3.2.1 层次分析法 | 第33-37页 |
3.2.2 模糊评价法 | 第37-38页 |
3.2.3 FAHP软件介绍 | 第38-40页 |
3.3 EPC项目BIM应用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第40-44页 |
3.3.1 EPC项目BIM应用风险评价层次结构体系 | 第40-41页 |
3.3.2 EPC项目BIM应用风险评价模型的框架 | 第41页 |
3.3.3 EPC项目BIM应用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1-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EPC项目BIM应用风险评价的案例分析 | 第45-59页 |
4.1 项目基本情况 | 第45-46页 |
4.2 基于FAHP的EPC项目BIM应用风险评价 | 第46-53页 |
4.2.1 整理分析调查问卷 | 第46-47页 |
4.2.2 建立比较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 第47-51页 |
4.2.3 模糊综合评价 | 第51-53页 |
4.3 风险结果分析 | 第53-58页 |
4.3.1 风险因素的分类 | 第53-55页 |
4.3.2 风险评估结果 | 第55-56页 |
4.3.3 灵敏度分析结果 | 第56-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EPC项目BIM应用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 第59-71页 |
5.1 EPC项目BIM应用风险的控制 | 第59-66页 |
5.1.1 EPC项目BIM应用风险控制原则 | 第59-60页 |
5.1.2 EPC项目BIM应用风险控制策略 | 第60-61页 |
5.1.3 基于EPC项目各阶段的风险控制 | 第61-64页 |
5.1.4 基于EPC项目各参与方的风险控制 | 第64-66页 |
5.2 EPC项目BIM应用风险的防范 | 第66-70页 |
5.2.1 EPC项目BIM应用风险控制的流程 | 第66-68页 |
5.2.2 EPC项目BIM应用风险控制的方法 | 第68页 |
5.2.3 EPC项目BIM应用风险的管理体系 | 第68-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 | 第77-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