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军事论文--军事技术论文--武器、军用器材论文

基于维修仿真的维修性设计评价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内容第10-13页
        1.2.1 维修性发展第10-11页
        1.2.2 虚拟维修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第13-16页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全文的组织结构第14-16页
第2章 维修可达性分析与评价第16-27页
    2.1 维修的实体接触可达性分析评价第16-22页
        2.1.1 人体尺寸参数的测量第16-19页
        2.1.2 维修作业可达评价第19-22页
    2.2 维修拆卸可达性分析第22-23页
    2.3 维修的视觉可达性分析第23-26页
        2.3.1 视觉生理特性第23-25页
        2.3.2 计算机辅助分析评价方法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人机工效分析第27-38页
    3.1 姿势舒适度分析和评估第27-33页
        3.1.1 RULA分析第27-32页
        3.1.2 姿势舒适度量化方法第32-33页
    3.2 体力负荷及劳动强度分析第33-37页
        3.2.1 体力负荷第33-34页
        3.2.2 劳动强度的划分第34-36页
        3.2.3 基于维修仿真的能耗预测第36-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维修任务分析第38-46页
    4.1 维修时间分析第38-41页
        4.1.1 MODAPTS法分析第38-39页
        4.1.2 计算机辅助分析法第39-40页
        4.1.3 维修时间评价第40-41页
    4.2 标准化、互换性、防差错第41-45页
        4.2.1 设计要求第41-43页
        4.2.2 评价方法第43-45页
    4.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维修性综合分析评价第46-60页
    5.1 评价体系的数学模型第46-49页
        5.1.1 综合评价基本模型第46-47页
        5.1.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第47-49页
    5.2 维修性设计综合评价模型第49-52页
        5.2.1 评价指标集第49-50页
        5.2.2 评价集及单因素隶属度第50-52页
    5.3 实例分析第52-59页
        5.3.1 对子因素集进行一层次模糊评价第53-54页
        5.3.2 二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第54-58页
        5.3.3 维修性综合评价第58-59页
    5.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含水量银基IPMC的性能研究
下一篇:直角坐标焊接机器人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