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1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荧光离子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12-30页 |
1.2.1 Cu~(2+)荧光探针 | 第12-16页 |
1.2.2 Al~(3+)荧光探针 | 第16-18页 |
1.2.3 Fe~(3+)荧光探针 | 第18-20页 |
1.2.4 Zn~(2+)荧光探针 | 第20-22页 |
1.2.5 Hg~(2+)荧光探针 | 第22-24页 |
1.2.6 Mg~(2+)荧光探针 | 第24-26页 |
1.2.7 阴离子探针 | 第26-27页 |
1.2.8 H~+荧光探针 | 第27-30页 |
1.3 本研究工作的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30-31页 |
第二章 萘酰亚胺衍生物铜离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31-51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6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31页 |
2.2.2 合成部分 | 第31-34页 |
2.2.3 光物理性质 | 第34页 |
2.2.4 金属离子识别实验 | 第34-36页 |
2.2.5 机理探究实验 | 第36页 |
2.2.6 水样分析中的实际应用 | 第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9页 |
2.3.1 L~1和L~2光物理性质的探究 | 第37-38页 |
2.3.2 L~1对金属离子识别性质的研究 | 第38-42页 |
2.3.3 L~1与金属离子识别机理的研究 | 第42-44页 |
2.3.4 L~1在水样中的实际应用 | 第44-45页 |
2.3.5 L~2对金属离子识别性质的研究 | 第45-48页 |
2.3.6 L~2与金属离子识别机理的研究 | 第48-49页 |
2.3.7 L~2在水样中的实际应用 | 第49页 |
2.4 结论 | 第49-51页 |
第三章 萘酰亚胺衍生物铝离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51-71页 |
3.1 引言 | 第5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1-59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51页 |
3.2.2 合成部分 | 第51-57页 |
3.2.3 光物理性质 | 第57页 |
3.2.4 金属识别实验 | 第57-59页 |
3.2.5 机理探究实验 | 第59页 |
3.2.6 水样分析中的实际应用 | 第5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9-70页 |
3.3.1 L~3和L~4光物理性质的探究 | 第59-60页 |
3.3.2 探针L~3对金属离子识别性质的研究 | 第60-63页 |
3.3.3 探针L~3与金属离子识别机理的研究 | 第63-64页 |
3.3.4 L~3在水样中的实际应用 | 第64-65页 |
3.3.5 探针L~4对金属离子识别的性质研究 | 第65-68页 |
3.3.6 L~4与金属离子识别机理的研究 | 第68-69页 |
3.3.7 L~4在水样中的实际应用 | 第69-70页 |
3.4 结论 | 第70-71页 |
第四章 萘酰亚胺衍生物生物性质的研究 | 第71-75页 |
4.1 引言 | 第7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1-72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71页 |
4.2.2 实验方案 | 第71-7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2-74页 |
4.3.1 配体的抗羟基自由基(OH~(-.))性质研究 | 第72-73页 |
4.3.2 配体的超氧离子自由基(O_2~(-.))性质研究 | 第73-74页 |
4.4 结论 | 第74-75页 |
总结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7页 |
附录 论文所涉及到的谱图 | 第87-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