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车前子质量标准及车前素药代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9-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15页
    1.1 中药质量标准简介第10-11页
    1.2 中药药代动力学简介第11-12页
    1.3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第12-15页
        1.3.1 立题依据第12-13页
        1.3.2 研究内容第13页
        1.3.3 创新之处第13-15页
第2章 车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第15-33页
    2.1 植物材料来源第15-16页
    2.2 实验仪器第16页
    2.3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16页
    2.4 提取与分离第16-20页
    2.5 结构鉴定第20-31页
        2.5.1 化合物分离鉴定信息表第20-21页
        2.5.2 化合物波谱数据及结构解析第21-31页
    2.6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3章 车前子质量标准研究第33-50页
    3.1 样品收集情况第33-34页
    3.2 薄层色谱鉴别第34-36页
        3.2.1 仪器与试药第34页
        3.2.2 方法学考察第34-35页
        3.2.3 溶液制备第35页
        3.2.4 薄层层析第35-36页
    3.3 含量测定第36-48页
        3.3.1 仪器与试药第36页
        3.3.2 色谱条件第36-37页
        3.3.3 检测波长的确定第37-38页
        3.3.4 供试品溶液制备的条件考察第38-39页
        3.3.5 溶液的配制第39-41页
        3.3.6 方法学考察第41-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4章 车前子中车前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第50-62页
    4.1 实验材料第50-51页
        4.1.1 仪器与试药第50-51页
    4.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51-59页
        4.2.1 溶液的配制第51-52页
        4.2.2 LC-MS/MS分析方法的建立第52-53页
        4.2.3 方法学的验证第53-56页
        4.2.4 药代动力学研究第56-59页
        4.2.5 药代动力学特点第59页
    4.3 讨论第59-61页
        4.3.1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的选择第59-60页
        4.3.2 内标的选择第60页
        4.3.3 质谱条件的选择第60页
        4.3.4 色谱条件的选择第60-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附图第68-8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2-83页
综述第83-94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扁桃酰氨基酸类氨肽酶N抑制剂的合成及初步活性测定
下一篇:人参炔三醇对HepG2细胞中PXR-CYP3A4调控通路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