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脑血管疾病论文--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论文

丹芪偏瘫汤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短期安全性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第10-12页
前言第12-14页
第一章 理论认识第14-20页
    1.中医对ICVD的认识第14-16页
        1.1 中医疾病定义概念第14页
        1.2 历史沿革、古代医家对中风病因病机及治法的阐述第14-16页
            1.2.1 中风病名与概念的演变第14页
            1.2.2 病因病机及治法第14-16页
        1.3 中风病症候要素分析第16页
    2 现代医学对ICVD的认识第16-17页
        2.1 ICVD概述第16页
        2.2 ICVD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分布特征第16-17页
        2.3 ICVD治疗第17页
            2.3.1 一般治疗第17页
            2.3.2 特殊治疗第17页
    3.中医中风气虚血瘀证与AS关系第17-18页
    4 立法依据与方药组成第18-20页
        4.1 立法依据第18页
        4.2 药物组成与配伍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临床研究第20-33页
    1.研究设计第20-24页
        1.1 一般资料第20页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第20-21页
            1.2.1 纳入标准(表 1)第20页
            1.2.2 排除标准(表 2)第20-21页
            1.2.3 病例脱落指标(表 3)第21页
        1.3 治疗方案第21-22页
            1.3.1 药物治疗方案第21-22页
        1.4 血管内治疗方案第22页
        1.5 结局评价指标第22-23页
        1.6 随访方案第23-24页
    2.统计学分析第24页
    3.结果第24-28页
        3.1 入组病例基线特征第24-25页
        3.2 治疗详情第25-26页
            3.2.1 血管内治疗详情第25-26页
            3.2.3 药物治疗详情第26页
        3.3 结局指标第26-28页
            3.3.1 首要结局指标第26-27页
            3.3.2 次要结局指标第27页
            3.3.3 ISR亚组情况第27-28页
    4.讨论第28-32页
        4.1 结果讨论第28-31页
        4.2 不足与展望第31-32页
    5.结论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40页
综述第40-48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附录第48-55页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第48-51页
    修订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第51-52页
    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第52-53页
    缺血性中风症候要素诊断量表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读研期间所取得学术成绩第56页
个人简介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主动监测研究
下一篇:当归芍药散对肾病综合征大鼠一氧化氮和水通道蛋白2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