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1-13页 |
第2章 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2.1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第13-15页 |
2.1.1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第13-14页 |
2.1.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第14页 |
2.1.3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比较 | 第14-15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2.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2.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页 |
2.2.3 综述小结 | 第16-18页 |
第3章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审计的现状与问题 | 第18-21页 |
3.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审计的现状 | 第18页 |
3.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审计中的问题 | 第18-21页 |
3.2.1 审计工作存在滞后性 | 第18-19页 |
3.2.2 审计人员缺乏专业性 | 第19页 |
3.2.3 规范体系的未完善性 | 第19页 |
3.2.4 审计权限的受约束性 | 第19-21页 |
第4章 构建风险导向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审计模式 | 第21-32页 |
4.1 风险导向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审计模式流程 | 第21-23页 |
4.1.1 审计模式构建思路 | 第21-22页 |
4.1.2 审计模式流程图 | 第22-23页 |
4.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审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 第23-26页 |
4.2.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审计风险的识别 | 第23-25页 |
4.2.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审计风险的评估 | 第25-26页 |
4.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审计风险的应对 | 第26-30页 |
4.3.1 总体应对措施 | 第26-28页 |
4.3.2 进一步审计程序 | 第28-30页 |
4.4 审计结论 | 第30-32页 |
4.4.1 撰写审计报告初稿 | 第30页 |
4.4.2 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 第30-31页 |
4.4.3 审计报告三级复核 | 第31-32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 | 第32-38页 |
5.1 项目基本情况 | 第32页 |
5.2 项目审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 第32-35页 |
5.2.1 项目审计风险的识别 | 第32-34页 |
5.2.2 项目审计风险的评估 | 第34-35页 |
5.3 项目审计风险的应对 | 第35-37页 |
5.3.1 总体应对措施 | 第35页 |
5.3.2 进一步审计程序 | 第35-37页 |
5.4 审计结论 | 第37-38页 |
第6章 政策建议与研究不足之处 | 第38-41页 |
6.1 政策建议 | 第38-40页 |
6.1.1 树立风险导向的审计意识 | 第38页 |
6.1.2 积极开展审计人员的培训 | 第38-39页 |
6.1.3 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 第39页 |
6.1.4 完善相关监督与管理工作 | 第39页 |
6.1.5 重视审计结果的充分利用 | 第39-40页 |
6.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