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规划、勘测与设计论文--线路设计论文--公路及其设计论文

高速公路变速车道几何设计参数及安全保障措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3-16页
        1.4.1 研究内容第13-15页
        1.4.2 研究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二章 高速公路出入口事故分析及交通特性研究第16-28页
    2.1 高速公路出入口事故特征及规律分析第16-20页
        2.1.1 高速公路出入口事故现状第16-17页
        2.1.2 高速公路出入口事故特征第17-19页
        2.1.3 高速公路出入口事故规律第19-20页
    2.2 高速公路出入口事故原因分析第20-24页
        2.2.1 驾驶员因素第20-22页
        2.2.2 道路因素第22-23页
        2.2.3 车辆因素第23-24页
    2.3 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特性研究第24-28页
        2.3.1 入口区域交通特性第24-26页
        2.3.2 出口区域交通特性第26-28页
第三章 加速车道几何设计参数研究第28-50页
    3.1 加速车道主要设计参数及存在的问题第28-31页
    3.2 影响加速车道长度确定的主要因素第31-33页
        3.2.1 合流区服务水平与交通量的影响第31-32页
        3.2.2 主线最外侧车道车头时距与可汇入临界间隙的影响第32页
        3.2.3 加速度大小的影响第32-33页
        3.2.4 驾驶员特征的影响第33页
    3.3 加速车道车辆汇入主线的基本理论和概率分布第33-40页
        3.3.1 加速车道车辆汇入主线的基本理论第33页
        3.3.2 主线外侧车道交通流车头时距分布模型第33-36页
        3.3.3 加速车道通行能力的确定第36-38页
        3.3.4 加速车道车辆汇入主线概率模型第38-40页
    3.4 加速车道长度确定方法第40-46页
        3.4.1 加速车道长度计算模型建立第40页
        3.4.2 确定加速车道长度关键参数取值第40-42页
        3.4.3 加速车道长度计算及推荐值第42-46页
    3.5 加速车道几何设计参数合理性分析第46-50页
第四章 减速车道几何设计参数研究第50-68页
    4.1 减速车道主要设计参数及存在的问题第50-52页
    4.2 影响减速车道长度确定的主要因素第52-53页
        4.2.1 分流交通量第52页
        4.2.2 运行速度及运行速度差第52-53页
        4.2.3 分流车辆减速度第53页
        4.2.4 车辆分流较迟第53页
        4.2.5 渐变段渐变率第53页
    4.3 减速车道长度的确定方法第53-61页
        4.3.1 减速车道长度计算模型第53-54页
        4.3.2 确定减速车道长度关键参数取值第54-57页
        4.3.3 减速车道长度计算及推荐值第57-61页
    4.4 分流鼻端处几何设计参数确定方法第61-64页
        4.4.1 确定分流鼻端通过速度第61-62页
        4.4.2 平曲线曲率半径计算及推荐值第62页
        4.4.3 竖曲线最小半径计算及推荐值第62-64页
    4.5 减速车道几何设计参数合理性分析第64-68页
        4.5.1 减速车道长度推荐值第64-65页
        4.5.2 分流鼻端处几何设计参数推荐值第65-68页
第五章 高速公路出入口安全保障措施研究第68-78页
    5.1 交通标志优化设置措施第68-69页
    5.2 交通标线优化设置措施第69-73页
        5.2.1 传统的高速公路出入口标线设置第69-70页
        5.2.2 高速公路入口标线优化设置第70-72页
        5.2.3 高速公路出口标线优化设置第72-73页
    5.3 出入口视距保证措施第73-74页
        5.3.1 保证高速公路出入口通视三角区第73-74页
        5.3.2 加强高速公路出入口范围内的绿化管理第74页
    5.4 速度控制措施第74-77页
        5.4.1 主线最外侧车道分车道限速第75页
        5.4.2 速度控制设施设置第75-77页
    5.5 路面抗滑性能改善措施第77-7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6.1 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第78-79页
    6.2 存在问题及建议第79-80页
致谢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隧道弃渣填筑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工艺与路用性能研究
下一篇:混杂纤维超早强混凝土的路用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