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插图清单 | 第11-12页 |
表格清单 | 第12-13页 |
致谢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1 环境问题的凸显 | 第14页 |
1.1.2 CAD技术的快速发展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绿色设计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2 Pro/E二次开发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课题研究意义及来源 | 第20-21页 |
1.3.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3.2 课题来源 | 第20-21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材料有害性量化评估方法的研究 | 第23-34页 |
2.1 材料有害潜能理论 | 第23-26页 |
2.1.1 TPI方法在材料环境性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 第23-25页 |
2.1.2 我国在应用TPI方法中障碍分析 | 第25-26页 |
2.2 材料有害潜能的层次化评价方法 | 第26-32页 |
2.2.1 AHP方法概述 | 第26-27页 |
2.2.2 评价指标体系 | 第27-29页 |
2.2.3 指标权重确定 | 第29-31页 |
2.2.4 权重可接受性判断 | 第31页 |
2.2.5 材料有害潜能评估值的计算 | 第31-32页 |
2.3 实例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基于生命周期的零件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 | 第34-45页 |
3.1 碳足迹理论 | 第34-35页 |
3.1.1 碳足迹概念的提出 | 第34页 |
3.1.2 碳排放相关计算方法研究 | 第34-35页 |
3.2 生命周期评价 | 第35-38页 |
3.2.1 LCA简介 | 第35-36页 |
3.2.2 LCA框架 | 第36-38页 |
3.3 基于生命周期的零部件碳排放计算 | 第38-44页 |
3.3.1 目标和系统边界的确定 | 第39页 |
3.3.2 零部件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 第39-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Pro/E二次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 第45-56页 |
4.1 Pro/E二次开发概述 | 第45-47页 |
4.2 基于Pro/E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 第47-50页 |
4.2.1 参数化设计 | 第47-48页 |
4.2.2 基于Pro/TOOLKIT零件参数设计的实现 | 第48-50页 |
4.3 基于Pro/TOOLKIT零件模型信息提取的研究 | 第50-55页 |
4.3.1 遍历特征获取零件模型信息 | 第50-53页 |
4.3.2 访问模型项获取零件信息 | 第53-55页 |
4.4 零件模型信息提取实例 | 第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Pro/E下零件材料有害性及碳排放评估插件的开发 | 第56-67页 |
5.1 系统工作流程 | 第56-57页 |
5.2 环境配置 | 第57-58页 |
5.3 数据库的建立 | 第58-59页 |
5.4 系统界面 | 第59-62页 |
5.5 零件实例 | 第62-66页 |
5.5.1 零件工艺分析 | 第62-63页 |
5.5.2 软件辅助分析计算 | 第63-6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7-6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录1 部分材料TPA值 | 第75-76页 |
附录2 我国电网碳排放因子 | 第76-77页 |
附录3 GWP值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