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縮写词 | 第9-15页 |
引言 | 第15-1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6-38页 |
1.1 口腔黏膜伤口愈合过程 | 第16-18页 |
1.2 糖尿病及糖尿病伤口愈合 | 第18-23页 |
1.2.1 糖尿病影响伤口愈合 | 第19-21页 |
1.2.2 糖尿病其他并发症 | 第21-23页 |
1.3 糖尿病加剧的牙周病及其致病菌在伤口愈合中的潜在影响 | 第23-27页 |
1.3.1 牙周病的成因及致病菌对伤口愈合的潜在影响 | 第23-25页 |
1.3.2 牙周病与糖尿病的关系 | 第25-26页 |
1.3.3 牙周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1.4 FOXO1转录因子的作用 | 第27-31页 |
1.4.1 转录因子的作用 | 第27-28页 |
1.4.2 FOXO1转录因子的作用 | 第28-31页 |
1.5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考察基因功能 | 第31-36页 |
1.5.1 基因工程小鼠的建立 | 第32-35页 |
1.5.2 RNA干扰法进行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 | 第35-36页 |
1.6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36-38页 |
1.6.1 选题依据 | 第36-37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2 FOXO1基因敲除及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38-55页 |
2.1 引言 | 第38-39页 |
2.2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39-41页 |
2.2.1 实验动物 | 第39页 |
2.2.2 细胞 | 第39页 |
2.2.3 试剂 | 第39-40页 |
2.2.4 仪器 | 第40-41页 |
2.2.5 试剂配制 | 第4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41-46页 |
2.3.1 上皮细胞中特异性敲除FOXO1基因的小鼠的产生 | 第41-42页 |
2.3.2 基因分型技术筛选所需基因型 | 第42-43页 |
2.3.3 小鼠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43页 |
2.3.4 小鼠口腔黏膜伤口愈合模型的建立 | 第43页 |
2.3.5 免疫荧光技术评价组织切片中FOXO1蛋白水平 | 第43-44页 |
2.3.6 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培养 | 第44-45页 |
2.3.7 RNA干扰技术敲除体外培养的黏膜上皮细胞中FOXO1基因 | 第45-46页 |
2.3.8 免疫荧光技术评价体外培养的黏膜上皮细胞的FOXO1蛋白水平 | 第46页 |
2.3.9 统计学分析 | 第46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46-52页 |
2.4.1 小鼠基因分型 | 第46-47页 |
2.4.2 糖尿病小鼠的获得及小鼠黏膜伤口的形成 | 第47-49页 |
2.4.3 FOXO1蛋白水平受基因敲除及糖尿病的影响 | 第49-50页 |
2.4.4 黏膜上皮细胞中FOXO1基因敲除后其mRNA水平的变化 | 第50-51页 |
2.4.5 黏膜上皮细胞中FOXO1基因敲除后其蛋白水平的变化 | 第51页 |
2.4.6 黏膜上皮细胞中FOXO1活化水平受高糖刺激的变化 | 第51-52页 |
2.5 讨论 | 第52-53页 |
2.6 小结 | 第53-55页 |
3 FOXO1转录因子影响伤口愈合细胞机制 | 第55-72页 |
3.1 引言 | 第55-56页 |
3.2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56-58页 |
3.2.1 实验动物 | 第56页 |
3.2.2 细胞 | 第56页 |
3.2.3 试剂 | 第56-57页 |
3.2.4 仪器 | 第57页 |
3.2.5 试剂配制 | 第57-58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58-61页 |
3.3.1 H&E染色 | 第58页 |
3.3.2 Masson染色 | 第58-59页 |
3.3.3 免疫荧光技术评价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及迁移活性 | 第59页 |
3.3.4 划痕实验评价高糖环境对黏膜上皮细胞再上皮化影响 | 第59-60页 |
3.3.5 黏膜上皮细胞的体外迁移 | 第60页 |
3.3.6 黏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增殖 | 第60-61页 |
3.3.7 统计学分析 | 第61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61-68页 |
3.4.1 FOXO1基因敲除后小鼠口腔黏膜伤口愈合情况 | 第61-63页 |
3.4.2 FOXO1基因敲除后结缔组织中胶原形成量的变化 | 第63页 |
3.4.3 FOXO1基因敲除后小鼠口腔黏膜上皮迁移细胞数目的变化 | 第63-65页 |
3.4.4 FOXO1基因敲除后小鼠口腔黏膜上皮增殖细胞数目的变化 | 第65-66页 |
3.4.5 高糖环境对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再上皮化的影响 | 第66-67页 |
3.4.6 FOXO1基因敲除后黏膜上皮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变化 | 第67页 |
3.4.7 FOXO1基因敲除后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变化 | 第67-68页 |
3.5 讨论 | 第68-70页 |
3.6 小结 | 第70-72页 |
4 FOXO1转录因子影响伤口愈合分子机制 | 第72-90页 |
4.1 引言 | 第72-73页 |
4.2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73-75页 |
4.2.1 细胞及质粒 | 第73页 |
4.2.2 试剂 | 第73-74页 |
4.2.3 仪器 | 第74-75页 |
4.2.4 试剂配制 | 第75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75-79页 |
4.3.1 基因芯片技术筛分FOXO1下游靶基因 | 第75-76页 |
4.3.2 基因及蛋白水平对基因芯片结果的验证 | 第76-78页 |
4.3.3 FOXO1下游靶基因对黏膜上皮细胞迁移的影响 | 第78-79页 |
4.3.5 统计学分析 | 第79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79-87页 |
4.4.1 基因芯片技术筛分得到FOXO1下游靶基因 | 第79-80页 |
4.4.2 FOXO1敲除与过表达验证基因芯片结果 | 第80-85页 |
4.4.3 CCL20与IL1F9对黏膜上皮细胞迁移的影响 | 第85-87页 |
4.5 讨论 | 第87-89页 |
4.6 小结 | 第89-90页 |
5 牙周病致病菌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 第90-113页 |
5.1 引言 | 第90-91页 |
5.2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91-95页 |
5.2.1 实验动物 | 第91页 |
5.2.2 细胞及细菌 | 第91页 |
5.2.3 试剂 | 第91-92页 |
5.2.4 仪器 | 第92-93页 |
5.2.5 试剂配制 | 第93-95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95-99页 |
5.3.1 牙周病致病菌对黏膜上皮细胞侵染实验 | 第95-96页 |
5.3.2 免疫原的制备及蛋鸡免疫 | 第96页 |
5.3.3 IgY的分离纯化及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96-98页 |
5.3.4 IgY对牙周病致病菌的体内外抑菌实验 | 第98-99页 |
5.3.5 统计学分析 | 第99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99-110页 |
5.4.1 牙周病致病菌对黏膜上皮细胞的侵染 | 第99-102页 |
5.4.2 SDS-PAGE检测IgY各步纯化后的纯度 | 第102-103页 |
5.4.3 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103-106页 |
5.4.4 IgY对牙周病致病菌的体内外抑菌活性 | 第106-110页 |
5.5 讨论 | 第110-112页 |
5.6 小结 | 第112-11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3-115页 |
6.1 结论 | 第113页 |
6.2 创新点 | 第113-114页 |
6.3 展望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31页 |
附录A Real-time PCR引物序列及探针序号 | 第131-132页 |
附录B IL1F9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构建 | 第132-134页 |
作者简介 | 第13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34-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