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TABLE OF CONTENTS | 第13-16页 |
图表目录 | 第16-19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9-20页 |
1 绪论 | 第20-29页 |
1.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0-2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6-29页 |
2 混沌激光的理论基础 | 第29-49页 |
2.1 混沌 | 第29-30页 |
2.2 混沌的判别方法 | 第30-34页 |
2.2.1 混沌吸引子和相空间 | 第30-31页 |
2.2.2 最大Lyapunov指数 | 第31-32页 |
2.2.3 关联维数 | 第32-34页 |
2.3 混沌激光的产生、同步与通信 | 第34-42页 |
2.3.1 混沌激光的产生 | 第34-38页 |
2.3.2 混沌激光的同步 | 第38-39页 |
2.3.3 混沌激光通信的调制方式 | 第39-42页 |
2.4 光反馈混沌激光通信过程的仿真 | 第42-47页 |
2.4.1 光反馈混沌光载波的产生 | 第42-46页 |
2.4.2 光反馈混沌激光的同步和通信 | 第46-4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3 光纤单信道混沌激光通信性能分析和优化的仿真研究 | 第49-59页 |
3.1 引言 | 第49页 |
3.2 光纤信道模型 | 第49-51页 |
3.3 光纤单信道混沌激光通信的性能分析 | 第51-55页 |
3.4 光纤信道混沌激光通信的色散补偿方案及其性能优化分析 | 第55-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4 波分复用混沌激光通信的性能分析与仿真实现 | 第59-87页 |
4.1 引言 | 第59-60页 |
4.2 常规光纤通信信道与混沌激光通信信道波分复用的性能优化 | 第60-68页 |
4.2.1 色散补偿对常规光纤信道与混沌激光信道波分复用性能影响的分析 | 第62-65页 |
4.2.2 入纤光功率对常规光纤信道与混沌激光信道波分复用性能影响的分析 | 第65-68页 |
4.3 混沌光信道之间波分复用的仿真实现 | 第68-81页 |
4.3.1 三路混沌光信道波分复用的仿真实现 | 第68-76页 |
4.3.2 五路混沌光信道波分复用的仿真实现 | 第76-81页 |
4.4 基于波分复用的混沌光流密码加密的实现 | 第81-8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5 混沌光分复用通信的实现方案与性能仿真 | 第87-99页 |
5.1 引言 | 第87页 |
5.2 混沌光分复用的主动-被动分解理论 | 第87-89页 |
5.3 混沌光分复用的实现条件 | 第89-90页 |
5.4 混沌光分复用的实现方案与仿真分析 | 第90-9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6 光纤信道混沌激光通信系统的实验研究 | 第99-118页 |
6.1 引言 | 第99-100页 |
6.2 背对背混沌激光通信系统的实验实现 | 第100-106页 |
6.3 光纤单信道混沌激光通信的实验实现 | 第106-109页 |
6.4 混沌激光通信信道与常规光纤通信信道波分复用的实验实现 | 第109-111页 |
6.5 双路混沌光信道波分复用的实验实现 | 第111-114页 |
6.6 双路径混沌激光通信的实验实现 | 第114-117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2页 |
7.1 结论与创新点 | 第118-120页 |
7.2 创新点摘要 | 第120-121页 |
7.3 展望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取得的成果 | 第129-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作者简介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