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平视角下的中国房地产税研究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5-17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6-17页 |
1.3 概念范畴 | 第17-19页 |
1.3.1 房地产 | 第17-18页 |
1.3.2 房地产税 | 第18-19页 |
1.4 逻辑框架与主要内容 | 第19-22页 |
1.4.1 逻辑框架 | 第19-20页 |
1.4.2 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5.1 实证分析法 | 第23页 |
1.5.2 系统分析法 | 第23页 |
1.5.3 对比分析法 | 第23页 |
1.6 创新与不足 | 第23-25页 |
1.6.1 论文创新 | 第23-24页 |
1.6.2 论文不足 | 第24-2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5-33页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5-28页 |
2.1.1 税制优化理论 | 第25-26页 |
2.1.2 房地产税属性 | 第26页 |
2.1.3 房地产税累进(退)性 | 第26-27页 |
2.1.4 世界房地产税比较 | 第27-28页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8-32页 |
2.2.1 我国开征物业税有关问题 | 第28-29页 |
2.2.2 我国房产税试点改革对策 | 第29页 |
2.2.3 我国房产税与地方税关系 | 第29-30页 |
2.2.4 我国房地产税改革目标定位 | 第30-31页 |
2.2.5 我国房地产税发展完善策略 | 第31页 |
2.2.6 我国收税调节收入分配效果 | 第31-32页 |
2.2.7 国外房地产税改革经验借鉴 | 第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房地产税公平的理论分析 | 第33-46页 |
3.1 公平理念的历史演进 | 第33-37页 |
3.1.1 国外公平理念的历史演进 | 第33-34页 |
3.1.2 我国公平理念的历史演进 | 第34-36页 |
3.1.3 有关公平理念的辩证认识 | 第36-37页 |
3.2 房地产税公平的内涵界定 | 第37-40页 |
3.2.1 狭义房地产税公平的内涵 | 第37-38页 |
3.2.2 广义房地产税公平的内涵 | 第38-40页 |
3.3 房地产税公平的衡量标准 | 第40-42页 |
3.3.1 衡量指标的类型及选取 | 第40-41页 |
3.3.2 基尼系数的计算 | 第41-42页 |
3.4 房地产税公平的影响因素 | 第42-45页 |
3.4.1 税负转嫁的影响 | 第42-44页 |
3.4.2 税收结构的影响 | 第44页 |
3.4.3 税率设计的影响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我国房地产税公平的历史考察 | 第46-52页 |
4.1 建国以来房地产税公平的沿革及评价 | 第46-49页 |
4.1.1 房地产税公平的待发阶段 | 第46-47页 |
4.1.2 房地产税公平的萌芽阶段 | 第47-48页 |
4.1.3 房地产税公平的探索阶段 | 第48-49页 |
4.1.4 房地产税公平变迁的评价 | 第49页 |
4.2 我国近年来房产税改革试点的公平比较 | 第49-51页 |
4.2.1 沪渝试点方案基本情况 | 第49-50页 |
4.2.2 沪渝试点公平效果差异 | 第50页 |
4.2.3 房产税试点改革发展趋势 | 第50-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我国房地产税公平的实证衡量 | 第52-58页 |
5.1 检验假设及方法 | 第52页 |
5.1.1 检验假设 | 第52页 |
5.1.2 检验方法 | 第52页 |
5.2 模型构建 | 第52-53页 |
5.2.1 变量引入 | 第52页 |
5.2.2 检验模型 | 第52-53页 |
5.3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53-54页 |
5.3.1 数据来源 | 第53-54页 |
5.3.2 数据处理 | 第54页 |
5.4 实证检验 | 第54-57页 |
5.4.1 平稳性检验 | 第54-55页 |
5.4.2 协整估计 | 第55页 |
5.4.3 检验结论 | 第55-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我国房地产税公平弱化的成因分析 | 第58-67页 |
6.1 我国房地产税公平能力缺陷 | 第58-65页 |
6.1.1 微观调节能力不足 | 第58-61页 |
6.1.2 结构调节能力不足 | 第61-64页 |
6.1.3 征管调节能力不足 | 第64-65页 |
6.2 我国房地产税制有效性递减 | 第65-66页 |
6.2.1 与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要求不相符合 | 第65页 |
6.2.2 与住房产权制度改革要求不相符合 | 第65-66页 |
6.2.3 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不相符合 | 第6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7章 国际典型国家房地产税公平的经验与启示 | 第67-76页 |
7.1 美英日房地产税的历史演进 | 第67-69页 |
7.1.1 美英日房地产税沿革的发展历程 | 第67-68页 |
7.1.2 美英日房地产税沿革的公平取向 | 第68-69页 |
7.2 美英日房地产税的异同比较 | 第69-73页 |
7.2.1 美英日房地产流转税比较 | 第69-70页 |
7.2.2 美英日房地产保有税比较 | 第70-71页 |
7.2.3 美英日房地产税公平的共同点 | 第71-73页 |
7.3 对我国的启示 | 第73-75页 |
7.3.1 房地产税改革应取决于本国具体国情 | 第73-74页 |
7.3.2 房地产税优化应遵循长期复杂的过程 | 第74页 |
7.3.3 房地产税调整应妥善地化解各种矛盾 | 第74-75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8章 我国房地产税公平改进的政策建议 | 第76-88页 |
8.1 我国房地产税公平改进的制度选择 | 第76-82页 |
8.1.1 房地产税制度框架 | 第76-77页 |
8.1.2 我国房地产税目标选择 | 第77-78页 |
8.1.3 我国房地产税制度设计 | 第78-80页 |
8.1.4 我国房地产税强化征管 | 第80-81页 |
8.1.5 我国房地产税契合环境 | 第81-82页 |
8.2 我国房地产税公平改进的实现策略 | 第82-87页 |
8.2.1 多角度克服“路径依赖”,实现快转弯 | 第82-85页 |
8.2.2 实行渐进路径与过渡政策,确保稳步走 | 第85-87页 |
8.3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