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工材料论文--导电材料及其制品论文--通信电缆论文

同轴编织电缆组件互调性能的改善与测量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1页
    1.1 课题的背景第9页
    1.2 课题的价值和意义第9-10页
    1.3 课题的任务要求第10-11页
第二章 无源互调(PIM)原理与测量技术第11-26页
    2.1 无源互调(PIM)第11-15页
        2.1.1 PIM 的定义第11页
        2.1.2 PIM 表示方法第11-13页
        2.1.3 无源互调(PIM)产生的原因第13-15页
    2.2 无源互调(PIM)的测量技术第15-25页
        2.2.1 电缆组件互调测试的实现第15-17页
        2.2.2 电缆组件反射和前向(通过)互调特性第17-18页
        2.2.3 互调性能的模型估计第18-19页
        2.2.4 电缆组件三阶互调响应的测量第19-22页
        2.2.5 二阶互调响应测量平台的搭建第22-24页
        2.2.6 多载波互调响应测量平台的搭建第24-25页
    2.3 无源互调(PIM)的原理与测量技术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同轴编织电缆和连接器 PIM 设计改进第26-37页
    3.1 同轴电缆结构比较第26-27页
    3.2 同轴编织电缆及适配连接器结构的非线性分析第27-28页
    3.3 同轴编织电缆的设计优化第28-31页
    3.4 射频同轴连接器结构的优化设计第31-36页
        3.4.1 焊接连接器第31-33页
        3.4.2 压接连接器第33-36页
    3.5 电缆与连接器优化设计总结第36-37页
第四章 同轴编织电缆组件测试与分析第37-44页
    4.1 电缆组件三阶互调测试结果第37-39页
    4.2 电缆组件二阶互调测试结果第39-40页
    4.3 电缆组件阻抗/驻波测试结果第40-44页
第五章 总结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车用轮毂轴承疲劳寿命分析
下一篇:65纳米工艺下百万门级处理器硬核的物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