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的在线代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分析 | 第10-19页 |
1.2.1 IPv6 过渡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2 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1.2.3 引入代理服务器的必要性分析 | 第18-19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代理服务器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 | 第20-27页 |
2.1 WEB 服务器原理 | 第20-21页 |
2.2 HTTP 代理服务器的原理 | 第21-22页 |
2.3 HTTP 代理服务器的作用 | 第22-23页 |
2.4 HTTP 代理服务器的分类 | 第23-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IPv6 在线代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27-41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IPv6 在线代理系统的设计 | 第27-28页 |
3.2.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7-28页 |
3.2.2 系统模块结构 | 第28页 |
3.3 IPv6 在线代理系统的实现 | 第28-40页 |
3.3.1 后台模块 | 第29-33页 |
3.3.2 代理模块 | 第33-39页 |
3.3.3 界面模块 | 第39页 |
3.3.4 缓存模块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缓存替换算法研究与优化 | 第41-58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Web 缓存与传统缓存的差别 | 第41-42页 |
4.3 缓存替换算法的工作流程 | 第42-43页 |
4.4 缓存替换算法的评价指标的提出 | 第43-45页 |
4.4.1 URL 命中率 | 第43-44页 |
4.4.2 字节命中率 | 第44页 |
4.4.3 访问延迟率 | 第44-45页 |
4.5 常用的缓存替换算法的比较 | 第45-51页 |
4.5.1 基于访问时间间隔的替换算法 | 第46页 |
4.5.2 基于访问次数的替换算法 | 第46-47页 |
4.5.3 基于文档大小的替换算法 | 第47页 |
4.5.4 基于保存价值的替换算法 | 第47-48页 |
4.5.5 典型替换算法实验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 第48-51页 |
4.6 Hybrid 算法的一次优化 | 第51-53页 |
4.7 Hybrid 算法的二次优化 | 第53-5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IPv6 在线代理系统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8-63页 |
5.1 测试环境 | 第58-59页 |
5.2 功能测试 | 第59-60页 |
5.2.1 IPv6 网页访问功能测试 | 第59-60页 |
5.2.2 IPv6 网页子链接访问功能测试 | 第60页 |
5.3 性能测试 | 第60-62页 |
5.3.1 压力测试 | 第61页 |
5.3.2 内存消耗测试 | 第61-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