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3-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导论 | 第9-18页 |
1.1 社区矫正实证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社区矫正实证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社区矫正实证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内外社区矫正的实践概况 | 第10-12页 |
1.2.2 国内外社区矫正的研究情况 | 第12-14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4页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 第14-16页 |
1.3.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社区矫正的相关概念及其理论依据 | 第18-23页 |
2.1 社区矫正的相关概念辨析 | 第18-19页 |
2.1.1 什么是“社区” | 第18页 |
2.1.2 什么是“社区矫正” | 第18-19页 |
2.2 实施社区矫正的理论依据 | 第19-23页 |
2.2.1 社区矫正的管理理论基础: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9页 |
2.2.2 社区矫正的社会理论依据:社会支持 | 第19-20页 |
2.2.3 社区矫正的法理依据:刑法的谦抑性与行刑的社会化 | 第20-21页 |
2.2.4 社区矫正的人文理论依据:人道主义思想 | 第21-23页 |
3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社区矫正的实证调查 | 第23-46页 |
3.1 平潭社区矫正实证调查的背景 | 第23-27页 |
3.2 平潭社区矫正实证调查的方法 | 第27-28页 |
3.2.1 问卷调查 | 第27页 |
3.2.2 个案访谈 | 第27-28页 |
3.3 平潭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情况调查 | 第28-37页 |
3.3.1 样本基本情况说明 | 第28-29页 |
3.3.2 服刑人员自我认同情况调查 | 第29-31页 |
3.3.3 服刑人员人际关系情况调查 | 第31-33页 |
3.3.4 服刑人员就业经济情况调查 | 第33-35页 |
3.3.5 服刑人员矫正认同情况调查 | 第35-37页 |
3.4 平潭民众对社区矫正认知与参与的情况调查 | 第37-42页 |
3.4.1 民众认知情况调查 | 第37-40页 |
3.4.2 民众参与情况调查 | 第40-42页 |
3.5 平潭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反馈情况 | 第42-45页 |
3.5.1 社区矫正各工作部门之间存在协调困难的问题 | 第42-43页 |
3.5.2 服刑人员耻于面对自我,导致矫正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 第43-44页 |
3.5.3 群众对社区矫正制度仍然缺乏足够的了解 | 第44页 |
3.5.4 基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教育谈话容易流于形式 | 第44-45页 |
3.6 小结 | 第45-46页 |
4 平潭社区矫正 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46-51页 |
4.1 普通居民对社区矫正的认知不足参与不够 | 第46-47页 |
4.1.1 普通居民对社区矫正的认知存在误区 | 第46页 |
4.1.2 普通居民参与度不高导致志愿者严重不足 | 第46-47页 |
4.2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7-49页 |
4.2.1 专职人员数量不足妨碍社区矫正的深入开展 | 第47-48页 |
4.2.2 矫正目的以监督为主而心理矫治不足 | 第48-49页 |
4.3 社区矫正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9-51页 |
4.3.1 作为主要负责机构的司法行政机构权限不足 | 第49-50页 |
4.3.2 各责任机构之间存在配合障碍 | 第50-51页 |
5 完善平潭社区矫正工作的对策建议 | 第51-57页 |
5.1 改进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网络 | 第51-53页 |
5.1.1 加强宣传,改正群众对社区矫正的认知误区 | 第51-52页 |
5.1.2 动员社区成员与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社区矫正 | 第52-53页 |
5.2 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 第53-55页 |
5.2.1 合理调配利用人力资源以增加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数量 | 第53-54页 |
5.2.2 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 第54-55页 |
5.3 健全制度设计,落实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 | 第55-57页 |
5.3.1 赋予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执法权 | 第55-56页 |
5.3.2 加强各部门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协调与配合 | 第56-57页 |
6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一:平潭社区矫正对象调查问卷 | 第61-63页 |
附录二:平潭社区矫正民众认知与参与情况调查问卷 | 第63-64页 |
附录三:访谈对象信息表及访谈提纲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