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37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 OLED 的三重态发射 | 第12-22页 |
1.2.1 多层磷光 OLED 结构 | 第12-13页 |
1.2.2 磷光 OLED 发光层的电子-空穴复合和光发射 | 第13-16页 |
1.2.3 过渡金属配合物激发态特征 | 第16-17页 |
1.2.4 铂(II)和铱(III)过渡金属配合物 | 第17-22页 |
1.3 磷光聚集诱导发光材料概述 | 第22-25页 |
1.4 过渡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的理论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7-29页 |
1.5.1 选题意义 | 第27-28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7页 |
第2章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 第37-67页 |
2.1 从头算方法 | 第37-43页 |
2.1.1 薛定谔方程 | 第37-39页 |
2.1.2 Hartree-Fock 方程 | 第39-40页 |
2.1.3 Hartree-Fock-Roothaan 方程 | 第40-43页 |
2.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43-49页 |
2.2.1 Thomas-Fermi 模型 | 第43-44页 |
2.2.2 Hohenberg-Kohn 定理 | 第44页 |
2.2.3 Kohn-Sham 方法 | 第44-45页 |
2.2.4 交换-相关泛函 | 第45-49页 |
2.3 激发态的理论计算 | 第49-53页 |
2.3.1 激发态计算方法概述 | 第49-50页 |
2.3.2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 第50-53页 |
2.4 光物理基本原理 | 第53-57页 |
2.4.1 基态和激发态 | 第53-55页 |
2.4.2 激发态的失活 | 第55-56页 |
2.4.3 荧光、磷光及其量子效率 | 第56-57页 |
2.5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磷光效率表征 | 第57-61页 |
2.5.1 非辐射衰变速率常数 | 第57-59页 |
2.5.2 辐射衰变速率常数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第3章 分子设计并理论分析高效的 Pt(II)-NHC 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和磷光效率 | 第67-89页 |
3.1 前言 | 第67-68页 |
3.2 计算细节 | 第68-6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9-81页 |
3.3.1 基态和激发态的分子几何 | 第69-72页 |
3.3.2 电子结构 | 第72-76页 |
3.3.3 电子吸收光谱 | 第76-78页 |
3.3.4 最低三重激发态的零场劈裂和辐射衰变 | 第78-8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第4章 理论表征和设计高效的多功能磷光含三芳基硼 Pt(II)配合物 | 第89-107页 |
4.1 前言 | 第89-91页 |
4.2 计算细节 | 第91-9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2-101页 |
4.3.1 几何和电子结构 | 第92-94页 |
4.3.2 电荷注入/传输 | 第94-95页 |
4.3.3 电子吸收光谱 | 第95-97页 |
4.3.4 磷光性质 | 第97-98页 |
4.3.5 磷光量子效率分析 | 第98-10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7页 |
第5章 实验和理论结合理解阳离子 Ir(III)配合物的聚集诱导发光机理 | 第107-125页 |
5.1 前言 | 第107-108页 |
5.2 实验合成和理论计算细节 | 第108-112页 |
5.2.1 实验合成细节 | 第108-111页 |
5.2.2 量子化学计算细节 | 第111-11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18页 |
5.3.1 阳离子 Ir(III)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研究 | 第112-114页 |
5.3.2 AIE 机理研究 | 第114-11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5页 |
致谢 | 第125-127页 |
在学期间已(待)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