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学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外学者研究综述 | 第12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土地产权理论 | 第14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4-15页 |
·政治经济学理论 | 第15-16页 |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 第16页 |
·创新理论 | 第16页 |
·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 | 第16页 |
·地租地价理论 | 第16-18页 |
3 清代土地制度演进 | 第18-31页 |
·清初圈地运动 | 第18-20页 |
·圈地行为 | 第18-19页 |
·圈地行为分析 | 第19-20页 |
·清代中期土地制度 | 第20-24页 |
·土地制度框架 | 第20-22页 |
·土地制度分析 | 第22-24页 |
·清末太平天国土地制度 | 第24-27页 |
·土地制度变化 | 第24-25页 |
·太平天国土地制度分析 | 第25-27页 |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土地制度——租界的土地制度 | 第27-31页 |
·土地制度内容 | 第27-28页 |
·租界制度分析 | 第28-31页 |
4 清代土地地租制度 | 第31-36页 |
·清代地租方式种类 | 第31-32页 |
·实物地租 | 第31页 |
·货币地租 | 第31-32页 |
·劳役地租及劳役附加租 | 第32页 |
·清代地租剥削 | 第32-36页 |
·清代地租剥削增加的客观条件 | 第32页 |
·清代地租增加的方式 | 第32-34页 |
·清代地租地租额、地租率 | 第34-36页 |
5 清代土地制度与当今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区别和联系 | 第36-38页 |
·两种土地制度的区别之处 | 第36-37页 |
·两种土地制度的联系点 | 第37-38页 |
6 对当今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启示 | 第38-42页 |
·明晰所有权,拒绝土地私有制 | 第38-39页 |
·强化使用权,实现土地长久使用 | 第39页 |
·鼓励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 第39-40页 |
·增强收益权,提高农民收入 | 第40-42页 |
7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