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常德市小城镇建设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国内外小城镇建设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第四节 基本概念 | 第15-19页 |
一、小城镇的概念 | 第15-17页 |
二、小城镇的特征 | 第17-18页 |
三、新型小城镇的功能 | 第18-19页 |
四、小城镇的分类 | 第19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二、调查统计法 | 第19-20页 |
三、比较分析法 | 第20页 |
第六节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第七节 研究的创新与难点 | 第20-22页 |
一、研究的创新 | 第20-21页 |
二、存在的难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常德市新型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 第22-36页 |
第一节 发展历程 | 第23-26页 |
一、恢复徘徊阶段(1978年—1984年) | 第23-24页 |
二、起步发展阶段(1984年—1990年) | 第24页 |
三、快速推进阶段(1990年—2005年) | 第24-25页 |
四、全面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主要成就 | 第26-28页 |
一、初具规模 | 第26页 |
二、类型丰富 | 第26-28页 |
三、功能提升 | 第28页 |
第三节 突出问题 | 第28-36页 |
一、城镇化发展水平总体偏低 | 第28-31页 |
二、城镇化发展速度偏慢 | 第31页 |
三、与相关城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 第31-33页 |
四、中心城区规模偏小 | 第33-34页 |
五、中小城镇发展水平不高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常德新型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 第36-45页 |
第一节 外部因素制约城镇建设 | 第36-39页 |
一、受到省内外经济圈的挤压 | 第36-37页 |
二、处于区域内经济带的边缘 | 第37-38页 |
三、支撑城镇发展的经济负重大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政府管理影响城镇建设 | 第39-41页 |
一、重视程度不够 | 第39-40页 |
二、发展财力窘困 | 第40页 |
三、管理机制不顺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功能定位阻碍城镇建设 | 第41-45页 |
一、城镇功能不健全 | 第41-42页 |
二、规划定位不合理 | 第42-43页 |
三、基础设施不配套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常德新型小城镇建设的对策研究 | 第45-56页 |
第一节 目标任务 | 第45-48页 |
一、建设目标 | 第45-46页 |
二、主要任务 | 第46页 |
三、发展重点 | 第46-47页 |
四、推进步骤 | 第47-48页 |
第二节 主要对策 | 第48-53页 |
一、合理规划县域中心城市 | 第48-49页 |
二、重点建设一批小城镇 | 第49页 |
三、配套城镇基础设施 | 第49-50页 |
四、发展城镇特色产业 | 第50-51页 |
五、建立城镇政策引导 | 第51-53页 |
六、保护城镇生态环境 | 第53页 |
第三节 实现途径 | 第53-56页 |
一、完善规划编制监控体系 | 第53页 |
二、建立健全投入保障体系 | 第53-54页 |
三、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54页 |
四、提高城镇科学管理水平 | 第54-55页 |
五、加强城镇人才资源建设 | 第55-56页 |
结束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