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及其完善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10-14页 |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现有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股东代表诉讼概述 | 第14-20页 |
第一节 概念 | 第14-15页 |
一、 概念的争论 | 第14-15页 |
二、 概念的确定 | 第15页 |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的法理基础 | 第15-20页 |
一、 公司作为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 | 第15-17页 |
二、 股东平等的根本要求 | 第17-18页 |
三、 使被告履行其法律义务的最后保证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股东代表诉讼的历史考察 | 第20-25页 |
第一节 英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历史考察 | 第20-22页 |
第二节 美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历史考察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日本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历史考察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主体分析 | 第25-33页 |
第一节 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原告分析 | 第25-28页 |
一、 原告资格的限制 | 第26-27页 |
二、 我国的立法 | 第27页 |
三、 关于原告限制条件的思考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中的被告分析 | 第28-29页 |
一、 国外立法 | 第28-29页 |
二、 我国法律规定 | 第29页 |
第三节 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地位分析 | 第29-33页 |
一、 国外关于诉讼中公司地位的立法 | 第30-31页 |
二、 公司在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中的地位 | 第31-33页 |
第四章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程序分析 | 第33-41页 |
第一节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前置程序 | 第33-38页 |
一、 前置程序的价值 | 第33-34页 |
二、 美国、日本关于前置程序的规定 | 第34-35页 |
三、 我国前置程序的规定 | 第35-38页 |
四、 关于我国前置程序设置的思考 | 第38页 |
第二节 案件受理费和诉讼费用担保 | 第38-41页 |
一、 案件受理费 | 第39页 |
二、 诉讼费用担保 | 第39-41页 |
第五章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问题 | 第41-43页 |
第一节 我国公司股东代表诉讼的发展现状 | 第41页 |
第二节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剖析 | 第41-43页 |
第六章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完善 | 第43-50页 |
第一节 关于股东代表诉讼主体资格的确立 | 第43-47页 |
一、 原告的主体资格要求过高 | 第43-45页 |
二、 被告的主体资格 | 第45页 |
三、 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地位 | 第45-46页 |
四、 其他股东在代表诉讼中的地位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前置程序的完善 | 第47页 |
第三节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诉讼费用制度的完善 | 第47-50页 |
一、 股东代表诉讼费用的负担 | 第47-48页 |
二、 诉讼费用担保制度的设立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