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生态效益和景观评价--以惠州、梅州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前言第11-19页
    1.1 国内外高速公路绿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1.1 国外公路绿化发展概述第11-13页
        1.1.2 国内公路绿化发展概述第13-15页
    1.2 公路绿化林带生态效应第15-17页
        1.2.1 吸滞烟尘粉尘第15-16页
        1.2.2 吸收SO_2等有害气体第16页
        1.2.3 吸收重金属污染第16-17页
    1.3 景观评价方法研究第17-18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9-28页
    2.1 试验区概况第19-21页
    2.2 技术路线第21页
    2.3 林带地理位置及编号第21-22页
    2.4 林带基本情况第22-23页
    2.5 调查指标及试验方法第23-25页
        2.5.1 土壤调查第23-24页
        2.5.2 树木调查第24页
        2.5.3 生态效应第24页
        2.5.4 树木抗性第24-25页
    2.6 生态景观林带评价方法第25-28页
        2.6.1 层次分析法第25-26页
        2.6.2 美景度评价法第26-28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8-99页
    4.1 不同林带土壤理化性质第28-30页
        4.1.1 土壤物理性质第28-29页
        4.1.2 土壤化学性质第29-30页
    4.2 不同林带树种特性第30-51页
        4.2.1 树木生长第30-36页
        4.2.2 树种形态第36-39页
        4.2.3 树种叶片滞尘率第39-41页
        4.2.4 树种叶片硫含量第41-44页
        4.2.5 叶片重金属含量第44-51页
    4.3 生态景观林带树种配置及生态效应第51-58页
        4.3.1 不同林带季度观赏性第51-54页
        4.3.2 不同林带生态效应第54-56页
        4.3.3 不同林带层次性第56-58页
    4.4 基于AHP法的生态景观林带树种选择第58-82页
        4.4.1 树种选择评价体系建立第58-59页
        4.4.2 各级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第59-61页
        4.4.3 生长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第61-66页
        4.4.4 形态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第66-71页
        4.4.5 树木抗性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第71-79页
        4.4.6 各评价指标对树种选择权重第79-80页
        4.4.7 21 个树种及不同地区权重排序第80-82页
    4.5 基于AHP法的生态景观林带评价第82-91页
        4.5.1 生态景观林带评价体系及模型建立第82-83页
        4.5.2 各级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第83-84页
        4.5.3 季度观赏性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第84-85页
        4.5.4 生态效应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第85-87页
        4.5.5 层次性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第87-88页
        4.5.6 各评价指标对林带评价权重第88-89页
        4.5.7 10 个生态景观林带权重第89-91页
    4.6 基于SBE法的生态景观林带评价第91-99页
        4.6.1 美景度得分值计算第91-92页
        4.6.2 美景度问卷受测人分析第92-93页
        4.6.3 现状图美景度得分值排序及分析第93-96页
        4.6.4 效果图美景度得分值排序及分析第96-99页
5 结论与讨论第99-104页
    5.1 不同生态景观林带树种选择对比第99-100页
    5.2 不同生态景观林带对比第100页
    5.3 不同生态景观林带层析分析法评价第100-101页
    5.4 不同生态景观林带美景度评价第101-102页
    5.5 展望和建议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1页
附录A 林带现状图美景度评价照片第111-115页
附录B 各级指标评价矩阵图第115-135页
附录C 美景度调查问卷第135-154页
附录D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岭南传统名园造园中言语素材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澳门半岛高密度城区绿视率评价指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