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声传感器网络分簇协议的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水声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 水声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 第13-14页 |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工作安排 | 第14-15页 |
| 1.5 本章小节 | 第15-16页 |
| 第2章 水声传感器网络的相关知识 | 第16-32页 |
| 2.1 浅海水声通信信道 | 第16-23页 |
| 2.1.1 传播时延 | 第16页 |
| 2.1.2 传播损耗 | 第16-19页 |
| 2.1.3 多径效应 | 第19页 |
| 2.1.4 环境噪声 | 第19-23页 |
| 2.1.5 多普勒效应 | 第23页 |
| 2.2 水声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 | 第23-26页 |
| 2.3 水声传感器网络的分层结构及相应层功能 | 第26-31页 |
| 2.3.1 物理层及其主要技术 | 第26-28页 |
| 2.3.2 数据链路层及MAC协议 | 第28-30页 |
| 2.3.3 网络层及路由协议 | 第30-31页 |
| 2.3.4 传输层和应用层 | 第31页 |
| 2.4 本章小节 | 第31-32页 |
| 第3章 NS2中仿真环境平台的搭建 | 第32-47页 |
| 3.1 NS2仿真软件介绍 | 第32-38页 |
| 3.1.1 NS2安装 | 第33页 |
| 3.1.2 NS2工作原理 | 第33-36页 |
| 3.1.3 NS2的基本组件 | 第36-37页 |
| 3.1.4 NS2软件使用流程 | 第37-38页 |
| 3.2 水声环境平台的搭建 | 第38-41页 |
| 3.3 水声通信模块正确性的验证 | 第41-46页 |
| 3.4 本章小节 | 第46-47页 |
| 第4章 能效型分簇协议LEACH协议 | 第47-55页 |
| 4.1 LEACH协议概括 | 第47-48页 |
| 4.2 LEACH协议的工作流程 | 第48-53页 |
| 4.2.1 建立阶段 | 第49-52页 |
| 4.2.2 稳定阶段 | 第52-53页 |
| 4.3 添加LEACH仿真模块 | 第53-54页 |
| 4.3.1 LEACH协议模块简介 | 第53-54页 |
| 4.3.2 LEACH协议的添加 | 第54页 |
| 4.4 本章小节 | 第54-55页 |
| 第5章 水下LEACH协议 | 第55-74页 |
| 5.1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55-58页 |
| 5.1.1 水下LEACH协议研究现状 | 第55-56页 |
| 5.1.2 LEACH协议应用到水下的不足 | 第56-58页 |
| 5.2 改进的LEACH协议 | 第58-64页 |
| 5.2.1 S-LEACH协议 | 第59-60页 |
| 5.2.2 C-LEACH协议 | 第60-64页 |
| 5.3 添加S-LEACH协议 | 第64-65页 |
| 5.4 添加C-LEACH协议 | 第65-66页 |
| 5.5 仿真设置 | 第66-70页 |
| 5.6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0-73页 |
| 5.7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结论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作者简介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