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高功率微波及其产生器件 | 第13-14页 |
1.1.1 高功率微波 | 第13-14页 |
1.1.2 高功率微波产生器件 | 第14页 |
1.2 Cerenkov型高功率微波产生器件 | 第14-16页 |
1.3 无导引磁场的高功率微波产生器件 | 第16-19页 |
1.3.1 无导引磁场Cerenkov型高功率微波产生器件 | 第16-18页 |
1.3.2 其它类型无导引磁场的高功率产生器件 | 第18-19页 |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19-22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器件相关问题的物理分析 | 第22-38页 |
2.1 器件结构的提出 | 第22-23页 |
2.2 电子束传输相关问题的物理分析 | 第23-29页 |
2.2.1 粒子模拟方法简介 | 第23页 |
2.2.2 电子束传输特性 | 第23-26页 |
2.2.3 约束阴极的物理分析 | 第26-29页 |
2.3 慢波结构相关问题的物理分析 | 第29-36页 |
2.3.1 色散关系 | 第29-33页 |
2.3.2 慢波结构场分布的冷腔分析 | 第33-36页 |
2.4 收集极的物理分析 | 第36-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器件的粒子模拟研究 | 第38-56页 |
3.1 物理模型与典型结果 | 第38-40页 |
3.1.1 物理模型 | 第38-39页 |
3.1.2 典型结果 | 第39-40页 |
3.2 模型参数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40-45页 |
3.2.1 慢波结构参数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2 收集极参数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3 二极管参数的影响 | 第43-45页 |
3.3 引入阴极聚束结构的模型 | 第45-48页 |
3.3.1 阴极聚束结构的提出 | 第45-47页 |
3.3.2 器件的模拟优化结果 | 第47-48页 |
3.4 束波作用的分析 | 第48-55页 |
3.4.1 轴向束波作用的分析 | 第48-51页 |
3.4.2 径向束波作用的分析 | 第51-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器件的实验设计 | 第56-60页 |
4.1 微波辐射部件的研究 | 第56-58页 |
4.1.1 支撑杆 | 第56-57页 |
4.1.2 模式转换器与天线部分 | 第57-58页 |
4.2 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加工 | 第58-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主要工作与结果 | 第60-61页 |
5.2 主要创新点 | 第61页 |
5.3 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