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预应力混凝土基本概念 | 第10-11页 |
1.1.1 预应力混凝土的原理 | 第10页 |
1.1.2 预应力混凝土的分类 | 第10-11页 |
1.2 预应力连续梁桥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1 国外PC连续梁桥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2 国内PC连续梁桥的发展 | 第12页 |
1.3 PC梁桥常见病害类型 | 第12-14页 |
1.3.1 梁体裂缝及其成因 | 第13页 |
1.3.2 跨中下挠及其成因 | 第13-14页 |
1.4 预应力优化设计现状 | 第14-16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有限元理论和结构优化理论 | 第19-27页 |
2.1 有限单元法 | 第19-21页 |
2.1.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 第19-20页 |
2.1.2 工程问题的有限元法分析步骤 | 第20-21页 |
2.2 结构优化设计分类 | 第21-23页 |
2.2.1 尺寸优化 | 第21-22页 |
2.2.2 形状优化 | 第22-23页 |
2.2.3 拓扑优化 | 第23页 |
2.3 结构优化设计的模型与算法 | 第23-26页 |
2.3.1 结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第23-24页 |
2.3.2 结构优化设计的算法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纵向预应力布束形式研究 | 第27-37页 |
3.1 纵向预应力布束方法 | 第27-29页 |
3.1.1 纵向预应力筋布置方式[26] | 第27-28页 |
3.1.2 纵向预应力筋布置原则 | 第28-29页 |
3.2 依托工程 | 第29-30页 |
3.2.1 工程简介 | 第29页 |
3.2.2 材料特性及荷载取值 | 第29-30页 |
3.3 布束形式优化方案 | 第30-35页 |
3.3.1 计算模型 | 第30-31页 |
3.3.2 锚固点位置对主梁受力的影响 | 第31-33页 |
3.3.3 腹板束转角对主梁受力的影响 | 第33-35页 |
3.3.4 钢束预应力损失 | 第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基于二次规划和弯曲能量法的预应力优化方法研究 | 第37-60页 |
4.1 YALMIP简介 | 第37-38页 |
4.2 求解约束优化的基本算法 | 第38-41页 |
4.2.1 约束优化的最优性条件 | 第38-40页 |
4.2.2 约束优化的基本算法 | 第40-41页 |
4.3 优化目标的选取及其算法实现 | 第41-46页 |
4.3.1 三种应变能的比较 | 第41-44页 |
4.3.2 Yalmip实现整数二次规划 | 第44-46页 |
4.4 纵向预应力钢束优化计算与分析 | 第46-58页 |
4.4.1 建立目标函数 | 第46-52页 |
4.4.2 建立约束方程 | 第52-55页 |
4.4.3 优化前后对比 | 第55-58页 |
4.5 优化流程及关键问题 | 第58-59页 |
4.5.1 优化流程 | 第58页 |
4.5.2 关键问题 | 第58-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竖向预应力布置参数优化 | 第60-72页 |
5.1 竖向预应力作用基本理论 | 第60-63页 |
5.1.1 平面作用理论 | 第60-62页 |
5.1.2 竖向预应力合理取值 | 第62页 |
5.1.3 竖向预应力损失对腹板主应力的影响 | 第62-63页 |
5.2 竖向预应力筋偏心的影响 | 第63-68页 |
5.2.1 箱梁横向框架效应 | 第63-65页 |
5.2.2 竖向预应力偏心作用下腹板应力分析 | 第65-66页 |
5.2.3 考虑活载效应的竖向预应力筋偏置 | 第66-68页 |
5.3 竖向预应力筋间距优化 | 第68-71页 |
5.3.1 正交试验基本理论 | 第68-69页 |
5.3.2 优化参数及目标函数 | 第69页 |
5.3.3 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前景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