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B2C跨境电商快递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维度构成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1-12页
        1.2.1 本文研究思路第11-12页
        1.2.2 研究方法第12页
    1.3 本文创新点第12-13页
2 相关理论基础综述第13-23页
    2.1 服务质量的研究第13-15页
        2.1.1 服务质量的定义第13页
        2.1.2 服务质量的维度第13-14页
        2.1.3 服务质量的测量模型第14-15页
    2.2 物流服务质量的研究第15-18页
        2.2.1 物流服务质量的定义第15页
        2.2.2 物流服务质量的维度及测评第15-17页
        2.2.3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服务质量的研究第17页
        2.2.4 跨境电子商务及其物流的研究第17-18页
    2.3 跨境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服务质量第18-22页
        2.3.1 快递服务的定义和流程第18页
        2.3.2 跨境电子商务的定义及流程第18-19页
        2.3.3 跨境电子商务的模式第19页
        2.3.4 目前我国的跨境电商快递物流的主要模式和现状第19-20页
        2.3.5 B2C跨境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服务的现状第20-21页
        2.3.6 B2C跨境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服务质量的界定第21页
        2.3.7 B2C跨境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服务质量的测量第21-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3 B2C跨境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维度选择过程第23-32页
    3.1 评价维度选择的基本思路第23-26页
        3.1.1 SERVQUAL模型简介第23-24页
        3.1.2 LSQ物流服务质量模型简介第24-25页
        3.1.3 B2C跨境电商快递物流的要求及特点第25-26页
    3.2 维度的调整第26-27页
    3.3 各维度内指标的选择第27-28页
    3.4 初始评价维度及指标含义第28-30页
    3.5 问卷的设计和发放第30-31页
        3.5.1 调查问卷的设计第30-31页
        3.5.2 调查问卷的发放第31页
    3.6 本章小结第31-32页
4 B2C跨境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维度的检验第32-48页
    4.1 检验方法概述第32-33页
        4.1.1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2页
        4.1.2 相关性分析第32页
        4.1.3 信度和效度分析第32页
        4.1.4 探索性因子分析第32页
        4.1.5 回归分析第32-33页
    4.2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3-36页
        4.2.1 个人基本信息第33-35页
        4.2.2 B2C跨境网络购物行为第35-36页
    4.3 评价指标的纯化第36-40页
        4.3.1 服务的可得性维度的纯化第36页
        4.3.2 时间性维度的纯化第36-37页
        4.3.3 可靠性维度的纯化第37-38页
        4.3.4 经济性维度的纯化第38-39页
        4.3.5 员工素质维度的纯化第39-40页
    4.4 信度和效度分析第40-41页
        4.4.1 信度分析第40页
        4.4.2 效度分析第40-41页
    4.5 探索性因子分析第41-43页
    4.6 回归分析第43-47页
    4.7 本章小结第47-48页
5 B2C跨境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服务质量维度构成的实例应用第48-54页
    5.1 应用实例概述第48-49页
        5.1.1 天猫国际概述第48-49页
        5.1.2 天猫国际物流概述第49页
    5.2 天猫国际物流服务质量分析第49-51页
    5.3 天猫国际物流服务质量改进建议第51-53页
        5.3.1 保持在服务的可得性和可靠性上的优势,持续改进第51-52页
        5.3.2 稳步提升在员工素质方面的质量第52页
        5.3.3 重点改善在经济性和时间性维度的物流服务质量第52-53页
    5.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6 结论第54-56页
    6.1 研究的结论第54页
    6.2 研究的局限性第54-55页
    6.3 未来的展望第55-5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录第59-61页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会计信息质量、资产可抵押性与融资约束
下一篇:授权型领导与员工建设性偏差行为关系研究--内部人身份认知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