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银行服务采纳模型及服务改进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7页 |
1.3.1 电子银行 | 第10-12页 |
1.3.2 信息技术接受理论 | 第12-15页 |
1.3.3 自助服务采纳 | 第15-16页 |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第2章 电子银行服务采纳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 第19-26页 |
2.1 模型构建 | 第19-20页 |
2.1.1 模型的提出 | 第19页 |
2.1.2 内部变量的解释说明 | 第19-20页 |
2.2 研究假设 | 第20-25页 |
2.2.1 产品特征的影响 | 第20-21页 |
2.2.2 用户特征的影响 | 第21-22页 |
2.2.3 环境特征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4 感知易用性的影响 | 第23页 |
2.2.5 感知有用性的影响 | 第23页 |
2.2.6 感知风险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7 感知娱乐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电子银行服务采纳模型实证调查与数据分析 | 第26-42页 |
3.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6-28页 |
3.1.1 调查目的 | 第26页 |
3.1.2 问卷结构 | 第26页 |
3.1.3 变量度量 | 第26-28页 |
3.1.4 问卷最终确定 | 第28页 |
3.2 数据收集 | 第28-29页 |
3.2.1 样本选择 | 第28-29页 |
3.2.2 收集过程 | 第29页 |
3.3 数据质量分析 | 第29-36页 |
3.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3.3.2 样本数据正态分布检验 | 第30-31页 |
3.3.3 因子分析 | 第31-34页 |
3.3.4 信度分析 | 第34-35页 |
3.3.5 效度分析 | 第35-36页 |
3.4 模型验证与分析 | 第36-40页 |
3.4.1 假设验证分析 | 第36-39页 |
3.4.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电子银行服务改进策略研究 | 第42-60页 |
4.1 服务设计理念 | 第42-45页 |
4.1.1 服务设计概念 | 第42页 |
4.1.2 服务设计中的接触点 | 第42-44页 |
4.1.3 服务设计的基本思想 | 第44-45页 |
4.2 电子银行用户需求研究 | 第45-54页 |
4.2.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46-47页 |
4.2.2 数据收集 | 第47-48页 |
4.2.3 数据分析 | 第48-54页 |
4.3 电子银行用户体验模型 | 第54-55页 |
4.4 电子银行服务改进建议 | 第55-58页 |
4.4.1 电子银行各服务渠道整体概况 | 第56页 |
4.4.2 电子银行操作界面的改进建议 | 第56-57页 |
4.4.3 电子银行操作指导的改进建议 | 第57-58页 |
4.4.4 电子银行咨询帮助的改进建议 | 第58页 |
4.4.5 电子银行人性化服务的改进建议 | 第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1 关于电子银行用户采纳行为的调查问卷 | 第66-69页 |
附录2 关于电子银行不同服务渠道需求的调查问卷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