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非线性特征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变量注释表第14-15页
1 绪论第15-2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9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17页
        1.1.2 研究意义第17-19页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9-20页
    1.3 研究创新点第20页
    1.4 文献综述第20-27页
        1.4.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20-22页
        1.4.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22-27页
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与非线性因素分析第27-37页
    2.1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第27-30页
        2.1.1 早期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第27-28页
        2.1.2 早期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第28页
        2.1.3 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理论第28-29页
        2.1.4 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第29-30页
        2.1.5 财富传导机制理论第30页
    2.2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适用分析第30-33页
        2.2.1 货币渠道传导机制适用性分析第31-32页
        2.2.2 信贷渠道传导机制适用性分析第32-33页
    2.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线性分析第33-35页
    2.4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非线性因素分析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3 STR模型理论概述第37-45页
    3.1 STR模型的理论及形式第37-39页
        3.1.1 STR模型的理论第37-38页
        3.1.2 STR模型的拓展模型第38-39页
    3.2 STR模型的设定过程第39-41页
        3.2.1 估计线性VAR模型第40页
        3.2.2 非线性检验与模型识别第40-41页
        3.2.3 参数估计第41页
    3.3 STR模型估计方法第41-43页
        3.3.1 二维网格搜索法第42页
        3.3.2 高斯—牛顿迭代法第42-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4 STR模型货币渠道角度下的货币政策传导的非线性实证分析第45-53页
    4.1 数据选取与处理第45-46页
    4.2 单位根检验与线性假设第46-47页
        4.2.1 单位根检验第46-47页
        4.2.2 线性假设第47页
    4.3 STR模型开关变量与模型形式的选择第47-48页
    4.4 模型参数估计及结果第48-50页
    4.5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第50-51页
    4.6 本章小结第51-53页
5 STR模型信贷渠道角度下的货币政策传导的非线性实证分析第53-61页
    5.1 数据选取与处理第53-54页
    5.2 单位根检验与线性假设第54-55页
        5.2.1 单位根检验第54-55页
        5.2.2 线性假设第55页
    5.3 STR模型开关变量与模型形式的选择第55-56页
    5.4 模型参数估计及结果分析第56-58页
    5.5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第58-59页
    5.6 本章小结第59-61页
6 结论与建议第61-65页
    6.1 研究结论第61-63页
    6.2 政策建议第63-64页
    6.3 研究不足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作者简历第70-7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供需匹配的中国煤炭资源流动优化研究
下一篇:会税差异与盈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