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9-29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AMTEC介绍及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AMTEC介绍 | 第11-15页 |
1.2.2 AMTEC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多孔介质研究理论及其上蒸汽冷凝研究现状 | 第17-27页 |
1.3.1 多孔介质研究基本模型和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1.3.2 多孔介质上蒸汽冷凝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7-29页 |
2 物理数学模型 | 第29-43页 |
2.1 物理模型 | 第29-30页 |
2.2 数学模型 | 第30-35页 |
2.3 数值求解 | 第35-36页 |
2.4 计算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36-40页 |
2.4.1 凝结过程主要运行参数的确定 | 第37页 |
2.4.2 工质的选取 | 第37页 |
2.4.3 多孔介质物理属性的确定 | 第37-38页 |
2.4.4 换热模型的选取 | 第38-39页 |
2.4.5 系统结构尺寸及系统发射率的确定 | 第39-40页 |
2.5 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40-43页 |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3-61页 |
3.1 辐射传热的影响 | 第43-45页 |
3.2 BASE管温度TB的影响 | 第45-47页 |
3.3 冷凝温差 ΔT的影响 | 第47-49页 |
3.4 惯性的影响 | 第49-51页 |
3.5 有效导热系数 λ_e的影响 | 第51-53页 |
3.6 结构参数影响 | 第53-59页 |
3.6.1 冷凝器与液体回流通道连接处高度H的影响 | 第53-55页 |
3.6.2 外径 2r_2的影响 | 第55-57页 |
3.6.3 内径 2r_1的影响 | 第57-59页 |
3.7 工质的影响 | 第59-61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4.1 结论 | 第61-62页 |
4.2 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附录 | 第71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1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