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变频工况的起重机工作机构动力学分析与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变频调速技术的进展情况 | 第11-14页 |
1.2.1 国外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 | 第12-14页 |
1.3 国内外对起重机工作机构动力学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调速技术 | 第17-33页 |
2.1 变频器的分类 | 第17-20页 |
2.1.1 按频率变换环节方式分类 | 第17-19页 |
2.1.2 按变频器电压调制方式归类 | 第19-20页 |
2.2 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和机械特性 | 第20-30页 |
2.2.1 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2.2.2 变频调速的机械特性 | 第21-29页 |
2.2.3 各类变频器基本特点的比较 | 第29-30页 |
2.3 变频器的控制方式 | 第30-32页 |
2.3.1 非智能型控制方式 | 第30-32页 |
2.3.2 智能型控制方式 | 第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起重机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33-47页 |
3.1 起重机械动力学及其探究对象 | 第33-35页 |
3.1.1 起重机动力学基础 | 第33-34页 |
3.1.2 起重机动力学的研究方面 | 第34-35页 |
3.2 起重机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与策略 | 第35-37页 |
3.2.1 动载系数法 | 第35-36页 |
3.2.2 少自由度动力学建模法 | 第36页 |
3.2.3 有限元分析法 | 第36页 |
3.2.4 基于虚拟样机的动力学仿真 | 第36-37页 |
3.3 起重机动力学的相关问题 | 第37-38页 |
3.4 起重机动载系数法 | 第38-40页 |
3.5 研究起重机动载荷的现用方法 | 第40-43页 |
3.5.1 工作机构加速引起的动载荷 | 第40-41页 |
3.5.2 起重机水平惯性力 | 第41-42页 |
3.5.3 刚性动载系数的计算方法 | 第42-43页 |
3.6 有关起重机的动载系数举例 | 第43-4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工作机构变频工况下惯性载荷理论分析 | 第47-59页 |
4.1 变频工况下工作机构建模准备 | 第47-51页 |
4.1.1 传动系统刚性动载荷的确定 | 第47-48页 |
4.1.2 变频电动机的启动 | 第48-49页 |
4.1.3 转动惯量的简化 | 第49-51页 |
4.2 变频工况下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1-52页 |
4.3 起动转矩为常数时的动载荷分析 | 第52-55页 |
4.4 动载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变频工况下的动力学分析 | 第59-67页 |
5.1 MATLAB/Simulink软件介绍 | 第59页 |
5.2 Simulink仿真分析算例介绍 | 第59-60页 |
5.3 建立Simulink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 | 第60-65页 |
5.3.1 起升机构空载起动 | 第60-62页 |
5.3.2 起升机构带载起动 | 第62-63页 |
5.3.3 变频条件下的动载荷分析 | 第63-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67页 |
6.2 论文不足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