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导论第11-17页
    (一) 问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 问题的缘起第11页
        2. 选题的意义第11-12页
    (二) 相关研究状况第12-16页
        1. 关于网络文化内涵的界定研究第12页
        2. 关于网络文化的特征研究第12-13页
        3. 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第13-15页
        4. 关于应对网络文化影响的对策第15-16页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17页
        1. 研究思路第16页
        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与特征第17-21页
    (一) 网络文化的涵义第17页
    (二) 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第17-21页
        1. 多元性第18页
        2. 开放性第18-19页
        3. 个性化第19页
        4. 虚拟性第19-20页
        5. 互动性第20-21页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第21-30页
    (一)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第21-25页
        1. 网络文化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平等与正义的政治价值观第21-22页
        2. 网络文化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的道德价值观第22页
        3. 网络文化有利于完善大学生健全与个性的交往价值观第22-23页
        4. 网络文化有助于形成大学生务实的现代择业价值观第23-24页
        5. 网络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超前与维权的消费价值观第24-25页
    (二)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第25-30页
        1. 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第25-26页
        2. 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毒害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第26页
        3. 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摧残大学生的交往价值观第26-27页
        4. 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大学生的婚恋价值观第27-28页
        5. 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第28-30页
三、应对网络文化影响、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第30-40页
    (一)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第30-33页
        1. 宣传引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阵地第30-31页
        2. 示范教育:建设一支新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第31-32页
        3. 实践养成:坚持理论引导和实际锻炼相结合第32-33页
    (二) 积极塑造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第33-35页
        1. 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制度第33-34页
        2. 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第34-35页
        3. 倡导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精神第35页
    (三) 健全网络文化的法律法规第35-37页
        1. 完善网络文化的法律法规第35-36页
        2. 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督与筛选第36页
        3. 重视网络文化责任制建设第36-37页
    (四) 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第37-40页
        1. 开展以网络心理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第37-38页
        2. 开展以婚恋观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第38页
        3. 开展以勤俭节约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附录第44-4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