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心理、社会行为论文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测评与提升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导论第11-44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2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8页
        1.1.2 研究意义第18-23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3-40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23-32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32-39页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第39-40页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第40-42页
        1.3.1 研究思路第40-41页
        1.3.2 结构安排第41-42页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42-44页
        1.4.1 研究方法第42-43页
        1.4.2 创新之处第43-44页
第2章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相关理论概述第44-55页
    2.1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内涵界定第44-48页
        2.1.1 中等城市的内涵第44-46页
        2.1.2 居民幸福感的内涵第46-48页
    2.2 居民幸福感的理论基础第48-54页
        2.2.1 马克思主义幸福理论第48-50页
        2.2.2 积极心理学幸福理论第50-51页
        2.2.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51-52页
        2.2.4 功利主义最大幸福理论第52-54页
    2.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3章 国内外居民幸福感测评的实践探索第55-83页
    3.1 不丹居民幸福感测评实践与启示第55-62页
        3.1.1 不丹居民幸福感测评的基础第55-56页
        3.1.2 不丹居民幸福感测评的指标体系第56-59页
        3.1.3 不丹居民幸福感测评的具体实践第59-62页
        3.1.4 不丹居民幸福感测评实践的启示第62页
    3.2 德国居民幸福感测评实践与启示第62-69页
        3.2.1 德国居民幸福感测评的基础第63-64页
        3.2.2 德国居民幸福感测评的指标体系第64-66页
        3.2.3 德国居民幸福感测评的具体实践第66-68页
        3.2.4 德国居民幸福感测评实践的启示第68-69页
    3.3 澳大利亚居民幸福感测评实践与启示第69-75页
        3.3.1 澳大利亚居民幸福感测评的基础第69-70页
        3.3.2 澳大利亚居民幸福感测评的指标体系第70-73页
        3.3.3 澳大利亚居民幸福感测评的具体实践第73-74页
        3.3.4 澳大利亚居民幸福感测评实践的启示第74-75页
    3.4 中国江阴居民幸福感测评实践与启示第75-82页
        3.4.1 中国江阴居民幸福感测评的基础第75-76页
        3.4.2 中国江阴居民幸福感测评的指标体系第76-78页
        3.4.3 中国江阴居民幸福感测评的具体实践第78-81页
        3.4.4 中国江阴居民幸福感测评实践的启示第81-82页
    3.5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4章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第83-93页
    4.1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测评指标体系构建应处理好几个关系第83-87页
        4.1.1 经济发展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第83-84页
        4.1.2 幸福感测评与政府绩效的关系第84-86页
        4.1.3 幸福感测评与满意度测评的关系第86-87页
    4.2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与逻辑框架第87-88页
        4.2.1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第87页
        4.2.2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逻辑框架第87-88页
    4.3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测评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第88-92页
        4.3.1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测评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第88-91页
        4.3.2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测评指标体系的分层与分类第91-92页
    4.4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5章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测评模型及实证研究第93-119页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第93-98页
        5.1.1 样本选择第93-94页
        5.1.2 数据来源第94-98页
    5.2 描述性统计与数据检验第98-106页
        5.2.1 样本描述性统计第98-101页
        5.2.2 信度检验第101-102页
        5.2.3 效度检验第102-106页
    5.3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测评模型构建第106-109页
        5.3.1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测评模型的初始假定第106-107页
        5.3.2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测评模型的推导第107-108页
        5.3.3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测评的数学模型构建第108-109页
    5.4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测评第109-118页
        5.4.1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单一测评第110-116页
        5.4.2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的综合测评第116-118页
    5.5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第6章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19-140页
    6.1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归纳第119-125页
        6.1.1 影响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的个体属性因素第119-122页
        6.1.2 影响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的社会性因素第122-125页
    6.2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检验第125-133页
        6.2.1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的数据来源第125-126页
        6.2.2 个体属性因素对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第126-130页
        6.2.3 社会性因素对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第130-133页
    6.3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第133-139页
        6.3.1 变量选择第133-134页
        6.3.2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第134页
        6.3.3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检验第134-136页
        6.3.4 实证模型的回归估计与讨论第136-139页
    6.4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第7章 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提升的主要对策第140-161页
    7.1 完善民生的基本保障体系第140-148页
        7.1.1 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第140-142页
        7.1.2 切实推进居民住房保障第142-143页
        7.1.3 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资源第143-145页
        7.1.4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第145-146页
        7.1.5 改善基本医疗服务第146-147页
        7.1.6 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第147-148页
    7.2 建立健全社会治理和服务机制第148-154页
        7.2.1 建立健全社会公平正义维护机制第149-151页
        7.2.2 建立健全公共秩序维护机制第151-152页
        7.2.3 建立健全群众权益维护机制第152-154页
    7.3 培育和弘扬居民正确的幸福观第154-160页
        7.3.1 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第154-156页
        7.3.2 塑造高尚的品格第156-157页
        7.3.3 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第157-158页
        7.3.4 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第158-160页
    7.4 本章小结第160-161页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61-164页
    8.1 研究结论第161-163页
    8.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第163-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73页
附录A: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问卷第173-176页
附录B: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76-177页
致谢第177页

论文共1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5MW风机主增速箱均载特性及其可靠性研究
下一篇:高维多目标进化优化及降维评价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