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提取方法及毛细管电泳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章 绪言第10-84页
    1.1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第10-12页
    1.2 超声提取法第12-20页
        1.2.1 超声提取的基本原理第12-13页
            1.2.1.1 空化作用第12页
            1.2.1.2 热效应第12-13页
            1.2.1.3 机械作用第13页
        1.2.2 影响中药提取的因素第13-14页
            1.2.2.1 超声波频率第13页
            1.2.2.2 超声波强度第13-14页
            1.2.2.3 超声作用时间第14页
            1.2.2.4 溶剂浸渍时间第14页
        1.2.3 超声提取法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第14-20页
    1.3 微波辅助提取法第20-27页
        1.3.1 微波加热的机理及特点第21-22页
            1.3.1.1 离子传导机理第21页
            1.3.1.2 偶极子转动机理第21-22页
        1.3.2 微波提取的特点第22页
        1.3.3 高压微波提取的方法第22-23页
        1.3.4 高压微波提取法的仪器设备第23-24页
        1.3.5 高压微波辅助提取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第24-27页
    1.4 微波辅助蒸馏法第27-35页
        1.4.1 中药挥发油的提取方法第27-29页
        1.4.2 微波辅助水蒸馏提取法第29-31页
        1.4.3 微波辅助同时提取法第31-32页
        1.4.4 微波辅助无溶剂提取法第32-35页
    1.5 毛细管电泳法第35-41页
        1.5.1 毛细管电泳的基础理论第35-38页
            1.5.1.1 双电层第35页
            1.5.1.2 Zeta 电势第35-36页
            1.5.1.3 淌度、绝对淌度和有效淌度第36页
            1.5.1.4 电渗、电渗流和表观淌度第36-38页
        1.5.2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第38-40页
        1.5.3 毛细管电泳的特点第40页
        1.5.4 毛细管电泳仪器系统第40-41页
    1.6 区带毛细管电泳在中药有效成分测定中的应用第41-55页
        1.6.1 生物碱类第41-46页
        1.6.2 黄酮类第46-48页
        1.6.3 有机酸类第48-50页
        1.6.4 苷类第50-52页
        1.6.5 香豆素类第52-53页
        1.6.6 蒽醌类第53-55页
    1.7 区带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药物与蛋白结合常数第55-58页
        1.7.1 亲和毛细管电泳法在测定药物与蛋白结合常数中的应用第56-58页
    1.8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58-60页
        1.8.1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第58页
        1.8.2 区带毛细管电泳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用第58-60页
    1.9 参考文献第60-84页
第二章 超声雾化提取法提取高良姜中槲皮素第84-97页
    2.1 仪器与试剂第85页
    2.2 实验方法第85-87页
        2.2.1 粉末样品的制备第85页
        2.2.2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85-87页
            2.2.2.1 超声雾化提取第85-86页
            2.2.2.2 超声提取第86-87页
        2.2.3 标准溶液的制备第8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87-96页
        2.3.1 毛细管电泳条件的选择第87-89页
        2.3.2 提取条件对提取率的影响第89-94页
            2.3.2.1 超声波频率第89页
            2.3.2.2 提取功率第89-90页
            2.3.2.3 提取溶剂体积第90-91页
            2.3.2.4 提取时间第91-94页
        2.3.3 标准曲线第94页
        2.3.4 进样精密度第94页
        2.3.5 方法精密度第94页
        2.3.6 样品分析及回收率测定第94-96页
    2.4 参考文献第96-97页
第三章 高压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槐榆丸中黄酮类化合物第97-108页
    3.1 仪器与试剂第98-99页
    3.2 测定方法第99-100页
        3.2.1 总黄酮测定方法第99页
        3.2.2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99页
        3.2.3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99-100页
    3.3 提取方法第100-101页
        3.3.1 切碎提取(方法A)第100页
        3.3.2 涂覆载玻片提取(方法B)第100-101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101-106页
        3.4.1 提取剂体积的影响第101-103页
        3.4.2 提取剂中乙醇浓度的影响第103页
        3.4.3 提取压力的影响第103-104页
        3.4.4 微波辐射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第104-105页
        3.4.5 方法B 的回收率及精密度实验第105-106页
    3.5 结论第106-107页
    3.6 参考文献第107-108页
第四章 微波辅助无溶剂法提取花椒中挥发油成分第108-126页
    4.1 引言第108-112页
    4.2 实验部分第112-116页
        4.2.1 试剂和材料第112页
        4.2.2 实验装置第112-114页
        4.2.3 实验步骤第114-116页
            4.2.3.1 无溶剂微波辅助提取法第114页
            4.2.3.2 水蒸馏提取法第114页
            4.2.3.3 气相色谱-质谱测定第114-116页
    4.3 结果讨论第116-123页
        4.3.1 羰基铁粉的影响第116页
        4.3.2 挥发油组分鉴定第116-123页
    4.4 结论第123-124页
    4.5 参考文献第124-126页
第五章 中药有效成分的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第126-157页
    5.1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7 种中药中的槲皮素含量第126-148页
        5.1.1 实验部分第127-129页
            5.1.1.1 仪器与试剂第127-128页
            5.1.1.2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第128页
            5.1.1.3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128页
            5.1.1.4 样品分析第128-129页
        5.1.2 峰的确认第129-130页
        5.1.3 提取方法的选择第130页
        5.1.4 检测方法的选择第130-131页
        5.1.5 分离条件的选择第131-134页
            5.1.5.1 分离模式的选择第131页
            5.1.5.2 运行电压第131-132页
            5.1.5.3 运行温度第132-134页
            5.1.5.4 进样方法第134页
        5.1.6 分离介质的选择第134-147页
            5.1.6.1 高良姜第138页
            5.1.6.2 贯叶连翘第138-141页
            5.1.6.3 菟丝子第141-142页
            5.1.6.4 地锦草第142-143页
            5.1.6.5 刺五加第143页
            5.1.6.6 银杏叶第143页
            5.1.6.7 满山红第143-147页
        5.1.7 最佳分离条件的确定第147页
        5.1.8 标准曲线和进样精密度第147-148页
        5.1.9 样品分析及回收率和精密度测定第148页
    5.2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槐米和槐花中槲皮素和芦丁的含量第148-154页
        5.2.1 实验部分第149-150页
            5.2.1.1 仪器和试剂第149-150页
            5.2.1.2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150页
            5.2.1.3 实验方法第150页
        5.2.2 峰的确认第150-151页
        5.2.3 分离条件选择第151-152页
        5.2.4 标准曲线第152页
        5.2.5 样品分析第152-153页
        5.2.6 回收率实验第153-154页
    5.3 参考文献第154-157页
第六章 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第157-185页
    6.1 亲和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结合常数第160-165页
        6.1.1 亲和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结合常数的原理第160-161页
        6.1.2 实验部分第161-162页
            6.1.2.1 仪器与试剂第161-162页
            6.1.2.2 电泳条件第162页
            6.1.2.3 实验方法第162页
        6.1.3 结果与讨论第162-165页
            6.1.3.1 利用ACE 法测定黄酮类化合物与蛋白结合常数的可行性分析第162-164页
            6.1.3.2 结合常数的测定第164-165页
    6.2 荧光猝灭法测定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结合常数第165-175页
        6.2.1 荧光猝灭法测定结合常数的原理第165-169页
        6.2.2 实验部分第169-170页
            6.2.2.1 仪器与试剂第169-170页
            6.2.2.2 实验方法第170页
        6.2.3 结果与讨论第170-175页
            6.2.3.1 荧光光谱图第170-173页
            6.2.3.2 结合常数的求解第173-175页
    6.3 结论第175-176页
    6.4 参考文献第176-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爵滋《仙屏书屋初集诗录》研究
下一篇:中厚壁圆管及杯形件的缩径成形关键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