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表 | 第7-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4页 |
1.1 木薯概述 | 第12页 |
1.2 木薯的生长发育特点 | 第12-13页 |
1.3 木薯的经济用途与利用价值 | 第13页 |
1.4 淀粉的分子结构研究 | 第13-14页 |
1.5 淀粉生物合成过程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6 光合作用和淀粉合成积累关系的有关研究 | 第15-18页 |
1.7 植物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分析技术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1.8 植物可溶性糖和淀粉合成关系的有关研究 | 第20页 |
1.9 光合产物转化所需的酶和淀粉积累合成关建酶 | 第20-23页 |
1.9.1 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se Synthase,SPS) | 第21页 |
1.9.2 蔗糖合成酶(Suerose Synthase,SuSy) | 第21-22页 |
1.9.3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的有关研究 | 第22-23页 |
1.9.3.1 AGPase的结构及其功能 | 第22页 |
1.9.3.2 AGPase的表达和淀粉合成的关系 | 第22-23页 |
2.0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33页 |
2.1 材料 | 第24-25页 |
2.1.1 实验材料及其简介 | 第24-25页 |
2.1.2 实验中所用到的主要仪器 | 第25页 |
2.2 方法 | 第25-33页 |
2.2.1 实验样品的采集 | 第25页 |
2.2.2 木薯光合日变化的测定 | 第25-26页 |
2.2.3 木薯叶绿素荧光的测定 | 第26页 |
2.2.4 木薯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2.2.5 木薯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26-28页 |
2.2.5.1 可溶性糖的提取液 | 第27页 |
2.2.5.2 蔗糖含量的测定和蔗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7页 |
2.2.5.3 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和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7-28页 |
2.2.6 木薯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2.2.6.1 碘试剂的配制 | 第28页 |
2.2.6.2 淀粉标准液的配制 | 第28页 |
2.2.6.3 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测量波长和参比波长的确定 | 第28-29页 |
2.2.6.4 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9页 |
2.2.6.5 木薯样品溶液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2.2.7 淀粉降解酶总活性的测定 | 第29-30页 |
2.2.7.1 淀粉降解酶(amylase)的提取 | 第30页 |
2.2.7.2 麦芽糖标准曲线的制定 | 第30页 |
2.2.7.3 淀粉降解酶(amylase)活性的测定 | 第30页 |
2.2.8 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和块根蔗糖合成酶活性的测定 | 第30-31页 |
2.2.8.1 粗酶液的提取 | 第31页 |
2.2.8.2 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测定 | 第31页 |
2.2.8.3 块根蔗糖合成酶活性的测定 | 第31页 |
2.2.9 根茎叶中几种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 第31-33页 |
2.2.9.1 粗酶液的提取 | 第31-32页 |
2.2.9.2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2页 |
2.2.9.3 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3-69页 |
3.1 不同的木薯品种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 第33-39页 |
3.1.1 不同的木薯品种在苗期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 第33-35页 |
3.1.2 不同的木薯品种在形成期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 第35-37页 |
3.1.3 不同的木薯品种在膨大期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 第37-38页 |
3.1.4 不同的木薯品种在成熟期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 第38-39页 |
3.2 木薯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 第39-47页 |
3.2.1 木薯苗期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 第39-42页 |
3.2.1.1 木薯苗期光适应下荧光动力学参数 | 第39-41页 |
3.2.1.2 木薯苗期暗适应下荧光动力学参数 | 第41-42页 |
3.2.2 木薯形成期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 第42-43页 |
3.2.2.1 木薯形成期光适应下荧光动力学参数 | 第42-43页 |
3.2.2.2 木薯形成期暗适应下荧光动力学参数 | 第43页 |
3.2.3 木薯膨大期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 第43-45页 |
3.2.3.1 木薯膨大期光适应下荧光动力学参数 | 第43-44页 |
3.2.3.2 木薯膨大期暗适应下荧光动力学参数 | 第44-45页 |
3.2.4 木薯成熟期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 第45-47页 |
3.2.4.1 木薯成熟期光适应下荧光动力学参数 | 第45-46页 |
3.2.4.2 木薯成熟期暗适应下荧光动力学参数 | 第46-47页 |
3.3 不同品种的木薯在四个生长发育时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 | 第47-49页 |
3.4 不同品种木薯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根淀粉含量变化 | 第49-51页 |
3.5 不同品种的木薯在四个生长发育时期叶茎根的蔗糖含量变化 | 第51-54页 |
3.5.1 不同品种的木薯在四个生长发育时期叶片蔗糖含量变化 | 第51-52页 |
3.5.2 不同品种的木薯在四个生长发育时期茎秆蔗糖含量变化 | 第52-53页 |
3.5.3 不同品种的木薯在四个生长发育时期块根蔗糖含量变化 | 第53-54页 |
3.6 不同品种木薯在四个生长发育时期叶茎根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 | 第54-57页 |
3.6.1 不同品种的木薯在四个生长发育时期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 | 第54-55页 |
3.6.2 不同品种的木薯在四个生长发育时期茎秆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 | 第55-56页 |
3.6.3 不同品种的木薯在四个生长发育时期块根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 | 第56-57页 |
3.7 不同品种木薯块根四个生长时期淀粉降解和合成相关酶活性测定 | 第57-61页 |
3.7.1 不同品种木薯块根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淀粉降解酶酶活变化 | 第57-58页 |
3.7.2 不同品种木薯块根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ADPGase活性变化 | 第58-59页 |
3.7.3 不同品种木薯块根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蔗糖合成酶(Susy)活性变化 | 第59-60页 |
3.7.4 不同品种木薯叶片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变化 | 第60-61页 |
3.8 木薯各时期生理生化指标的综合统计分析 | 第61-69页 |
3.8.1 木薯生长发育四个时期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61-69页 |
3.8.1.1 苗期木薯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61-63页 |
3.8.1.2 形成期木薯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63-65页 |
3.8.1.3 膨大期木薯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65-67页 |
3.8.1.4 成熟期木薯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67-69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9-72页 |
4.1 木薯块根淀粉积累过程中木薯光合和荧光生理指标分析 | 第69-70页 |
4.2 木薯块根淀粉积累过程中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变化分析 | 第70-71页 |
4.3 木薯块根淀粉积累过程中淀粉降解和合成相关酶活性变化分析 | 第71-7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