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论文

冀西北坝上地区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第9-12页
        1.1.1 小城镇发展建设趋势第9-11页
        1.1.2 冀西北的发展机遇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第13-16页
        1.3.1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3-14页
        1.3.2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4-16页
        1.3.3 研究内容第16页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第16-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2 研究框架第17-18页
第二章 城镇规划研究综述第18-27页
    2.1 现有城镇规划研究第18-21页
        2.1.1 城镇空间结构第18-19页
        2.1.2 城镇空间布局第19-20页
        2.1.3 城镇旅游发展第20-21页
        2.1.4 城镇特色规划第21页
    2.2 特色小镇研究现状第21-26页
        2.2.1 国外研究现状第21-22页
        2.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2-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冀西北坝上地区特色小镇特征分析第27-71页
    3.1 现状概况第27-33页
        3.1.1 区位交通概况第27-28页
        3.1.2 行政区划概况第28-29页
        3.1.3 经济政策导向第29-32页
        3.1.4 人文历史概况第32-33页
    3.2 环境资源特征第33-34页
        3.2.1 地形地貌特征第33页
        3.2.2 气候条件特征第33-34页
        3.2.3 旅游资源特征第34页
    3.3 特色小镇选取第34-45页
        3.3.1 区位交通条件优越第35-36页
        3.3.2 用地规模适宜,具有连片开发潜力第36-38页
        3.3.3 人口聚集程度高,不低于平均水平第38页
        3.3.4 发展生态产业为主,经济基础良好第38-41页
        3.3.5 具有特色旅游资源,发展态势良好第41-45页
        3.3.6 突出代表性,发展多类型,创造地域名片第45页
    3.4 特色产业特征第45-51页
        3.4.1 以现代农牧为特色第45-46页
        3.4.2 以物流商贸为特色第46页
        3.4.3 以旅游服务为特色第46-48页
        3.4.4 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第48-50页
        3.4.5 以新兴产业为特色第50-51页
    3.5 空间形态特征第51-70页
        3.5.1 镇域空间形态第51-52页
        3.5.2 镇域资源分布第52-54页
        3.5.3 用地形态第54-56页
        3.5.4 功能布局第56-59页
        3.5.5 街巷空间第59-65页
        3.5.6 建筑形式第65-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四章 冀西北坝上地区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策略第71-105页
    4.1 明确选址,确定小镇建设范围第71-73页
    4.2 合理定位,把控小镇发展脉络第73-79页
        4.2.1 旅游市场分析第73-78页
        4.2.2 特色小镇定位第78-79页
    4.3 科学规划,构建小镇发展结构第79-101页
        4.3.1 以产业为导向,培育复合功能空间第80-83页
        4.3.2 立足用地条件,布置各类功能空间第83-97页
        4.3.3 基于地域特色,塑造小镇空间形象第97-100页
        4.3.4 拟定实施计划,推进小镇项目落地第100-101页
    4.4 环境优先,保障小镇生态建设第101-103页
    4.5 政策护航,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第103-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05-108页
    5.1 结论第105-107页
    5.2 研究展望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1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密度社区绿量分布及其热环境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水资源回用的北京高校校园绿色基础设施研究